東莞中堂鎮潢涌村便是這個“中國造紙名村”,從1978年就開始集體自辦造紙廠,走出了特色的實業興村之路,集體經濟收入多年名列東莞前三。近年來,更是通過不斷轉型升級,實現了產業興旺、生活富裕,還以鄉風文明齊聚人心,成為“廣東省宜居示范村”“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文明村”。
改革開放之初,轟轟烈烈的“三來一補”“三堂經濟”席卷莞邑大地。潢涌村由于交通不便、土地資源缺乏、基建設施落后,被人稱為“水尾、電尾、路尾”,大批客商望而卻步。“沒有辦法招商引資,老書記黎樹根就提出來自辦工業。”曾任潢涌村委會黨支部副書記的黎錫魁回憶。
依托便利的水陸交通運輸和充足的水源,潢涌村因地制宜發展起了造紙業。1987年,第一家村辦的大規模造紙廠——造紙二廠投產運營,投產當年的年產量達到3.5萬噸,利潤相當可觀。嘗到甜頭的潢涌村不斷擴大再生產,從1987年到2004年,以集體全資或集體參股的方式先后建成了銀洲、金洲、建暉3家大型造紙企業。三大品牌先后被認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產品。
如今,走進金洲紙業廠區,只見巨大的水簾“嘩嘩”地從廠房上流下。“這是造紙的冷卻用水,完全實現了循環利用。”潢涌村黨工委書記黎錫康介紹,“過去生產一噸紙要30立方米水,現在只要四五立方米。”近年來,金洲紙業的環保投入高達2億元,還開創了以廢紙為原料生產可再生環保包裝紙“變廢為寶”的循環經濟模式,在全省廣泛推廣,成為廣東省環境保護優秀示范工程。
這是潢涌村不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側面。近10多年來,潢涌村克服轉型陣痛,持續推進紙業經營理念、生產能力、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品牌建設五大方面的升級改造,累計投入產業升級資金15億元。如今的潢涌,已成為高端紙業的代表。
“造紙行業只有謀求綠色發展,才能走得長遠。”黎錫康介紹,除了讓造紙“綠”起來,該村也在探索培育鄉村旅游等綠色產業,為村集體經濟尋找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