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在近日印發。《意見》對15個行業明確了績效分級指標以及差異化應急減排措施,原則上,被列為A級的企業在重污染期間不作為減排重點,并減少監督檢查頻次。
新政策引發了市場持續關注和熱議。對此,分級限產政策牽頭制定部門負責人、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區域協調與重污染天氣應對處處長張昊龍在經濟觀察報專訪中就業界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詳細解答。
9月底將出爐限停產清單
對于大家都關心的停限產名單,張昊龍表示:“我們給各地的時間是一到兩個月,預計到9月底之前應該能出來具體的限停產清單。并且從全國來看,能達到A級的企業一定是最好的。我們預估A級企業最多可能就只有2%-3%,B級企業可能有10%-20%左右。比如一個省報上來的清單中A級企業可能就十幾家,B級企業100家左右。”
目前重點區域應急企業管控數量已達15.8萬家。在京津冀及周邊應急預案中,黃色、橙色、紅色級別預警應急減排比例要求原則上不低于全社會總排放量的10%、20%、30%,減排措施從以前的提高治污效率、減少生產時長全部改為限停產、停生產工序或停裝卸運輸環節等,并實施清單化管理。
企業到底能否達到A級標準,將不只是從末端排放濃度進行考量,還要從生產工藝、所用燃料、治理技術以及運輸方式等全方位對標,整個過程是相當嚴格的。
出臺分類分級限產政策
環保限產很容易被大家所誤解,實際上分類分級限產政策的出臺是為避免環保“一刀切”的出現。最重要的是保證行業之間、行業內的公平,在清單內并不一定全限,而是輪流停產、季度性停產,并非一拉預警,所有冒煙的全要關掉。但肯定不意味著限產力度的減弱。
環保部要求也很明確,只是在重污染天氣期間限停產。此次要規范企業減排措施,主要是涉氣工序,對其它環節影響較小。
根據《意見》要求,生態環境部將對地方分級限產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督查,重點區域每個城市都有強化監督幫扶工作組,一旦在秋冬季期間進入預警期,他們就要轉為督查地方分級限產執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