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廣東深圳、內蒙古包頭、安徽銅陵、山東威海、重慶主城區、浙江紹興、海南三亞、河南許昌、江蘇徐州、遼寧盤錦、青海西寧。即日起,這11個地區有了新的身份:“無廢”試點城市。
一并入選的還有河北雄安、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福建省光澤縣、江西省瑞金市,將作為特例參照“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一并推動。
“無廢城市”何時全面到來?按照2019年1月印發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提出,未來兩年內我國將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示范模式。
屆時“無廢城市”試點任務將由此制度化。下一步,《固廢法》修訂草案已通過司法部部務會審議,將報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
事實上,“無廢城市”并不意味著不產生廢物,也不意味著廢物都能綜合利用。業內人士認為,建立“無廢城市”,對于城市固體廢棄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從源頭減量、實現資源化,并在源頭上盡可能減少廢物生成,并在廢棄物生成后權衡如何吃干榨盡、變廢為寶,最終實現城市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終極目標。
而在“無廢城市”摁下快速鍵的同時,其背后存在多年的矛盾愈發凸顯緊迫。另據生態環境部公開資料,目前中國每年新增固廢100億噸左右,歷史堆存總量高達600億—700億噸。
但與之相對的是,全國600多個大中城市中,有1/4的城市缺少堆放垃圾的合適場所。不僅是城鎮生活垃圾,在工業固廢、危險廢物等新興固廢處置領域,仍存在諸多掣肘。
誠如2018年,大、中城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3.1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4010.1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為78.1萬噸,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0194.4萬噸。
但以大、中城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與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例,兩者的綜合利用量占比卻不及半壁江山,分別為42.5%、48.6%。此外,當前本土固廢處理市場主體依然小而散的格局,也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與目標間的差距。
也正基于此,“無廢”的落地便兼具了生態與經濟雙重效益。業界分析普遍指出,“無廢城市”建設在改變城市面貌的同時,也推動固廢處理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門類。
而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無廢城市”的持續推進將加快固體廢物處理需求的釋放,加速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危廢處置、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細分領域未來發展。
由此帶來的固廢處置市場春天正在到來。有機構預測,“無廢城市”建設的背后其實與數萬億市場空間掛鉤。
據估計,“十三五”期間固廢市場規模將增至環保總投資額的24.89%左右,整體產業鏈則有望超過3.48萬億元;而到2030年固廢分類資源化利用的產值規模將達到7.78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