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側水位下降,原紙供大于求紙廠失定價權
過去的4個月,受到出口訂單提前透支、內需持續低迷的影響,包括原紙、膜材、馬口鐵和鋁材在內的包裝材料需求均出現了同比減少,欲漲還跌的被動局面。
展望剛剛開始的5月份,外單向外轉移的步伐似乎并沒能停止,而內需的情況也一點不令人樂觀。一方面極少數人在國內的消費已經到了極限,不得不大把花錢到國外消費,甚至不惜為了送女兒進斯坦福豪擲650萬美金。另一方面,大多數家庭被房貸、醫療、教育、養老等新四座大山壓在身下,還特么眼睜睜地看著收入在減少。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最正能量的企業老板,也意識到了未來的訂單危機,于是堅定了原材料長期供過于求的判斷,絕不會囤紙待漲。事實上,由于大多數包裝廠訂單持續萎縮,其安全存倉量也一降再降,令上游造紙行業更加被動。供給側在擴大,需求側卻萎縮,紙廠已經徹底失去定價權。
謎一樣的需求側,不友好的鐵公基
通常,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以需求為導向而非以供給為導向的。而需求導向,首先是消費。作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消費的主體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兩部分。從2008-2014年,屬于居民消費的黃金時期,也是中國包裝業內需訂單最為火爆的時期。但從2015年開始,總體上隸屬政府消費的房地產和鐵公基持續火爆,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費,從2016年開始,包括原紙在內的包裝材料需求持續下滑。
審視當前的居民消費,情況頗不樂觀。需求截至2018年末,我國居民負債率達到53.2%,比新興市場國家平均水平高出15個百分點,接近部分發達國家水平,但考慮到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程度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居民仍然需依靠自身儲蓄養老,我國目前的負債水平上偏高的,甚至已超過部分發達國家。
5月紙價走勢如何,不用猜也知道
從2018年紙廠漲價函雪花紛飛但紙價節節下滑可以看出,任何脫離需求基本面的漲價都是不可持續的。特別是在經濟下行調整時期,市場的決定權牢牢地掌握在消費者手中。
舉一個鮮活的例證,4月份國家降稅3%后,無論是材料商,中間加工商,還是終端品牌商,都未能留住這3個點的優惠,最終通過零售終端轉移到了消費者手中。由此可見,在現行的需求狀況下,在國家宏觀政策未進行大轉向的情況下,廠家想要漲價無疑是癡人說夢。
再看看中國的紙包裝產業,材料商一方面繼續低價血拼力保出貨,另一方面則利外廢壟斷優勢抬高廢紙價格,以增加對中小紙廠的擠出效應;二級紙板廠虧損面持續擴大,2017年的蕓花一現給行業挖下一個大坑,大洗牌已經開始;二級紙箱廠與叁級紙箱廠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來自客戶的降價施壓和低價競爭已不堪重荷,而訂單的持續萎縮才真正令人絕望。
對于眾多包裝人士來說,現在最期待的是市場回暖。那么,如何判斷市場可能回暖呢?
若出現以下幾點特征,市場大概率回暖:
1、國家作出類似1998年那樣的宏觀政策調整,停止業已過剩的鐵公基投資;
2、政府消費減少,轉而將大量財富投向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
3、中國再次展現出擴大開放的決心,與美國達成協議,大量民企和外企投資禁忌被打開;
4、國家在RMB匯率,M2等方面作出重大調整,向市場放出通脹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