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富陽是造紙之鄉,素有“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的美稱。一脈相承的富陽紙業,在改革春風中完成了現代化生產進程,逐漸成為富陽頭號支柱產業。
2004年,富陽被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認定為“中國白板紙基地”;2007年9月,被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認定為“中國百佳產業集群”;這些榮譽,定格了曾屬于富陽造紙業的高光時刻。
從建設現代化造紙工業園區,實現聯片供熱、統一供氣、集中治污,到組建大企業大集團,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從前后六輪集中淘汰關停落后產能,再到下定決心騰退造紙園區,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鳳凰涅槃的富陽紙業,不僅為地方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也書寫了改革開放40年歷史上一段可歌可泣的縣域經濟傳奇。
從“削竹營紙”到“造紙基地”
富陽在我國造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少可追溯至魏晉時期。2006年,富陽竹紙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2007年發現的高橋泗洲宋代造紙作坊遺址,是至今國內發現的最早的造紙遺址。這些活著的歷史遺存,都是富陽造紙業悠久傳統最有力的佐證。
傳統造紙的部分工序逐漸被機械取代,肇始于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國營富陽造紙廠,作為全省唯一的縣屬中型造紙企業,它曾是全省最早生產白板紙的廠家之一。
1979年,為了推銷當時富陽國營造紙廠積壓的幾萬噸紙,幾百個農民販銷員跑遍千山萬水。積壓紙一銷而光后,自辦造紙廠的念頭也開始在這些農民的心中萌生。彼時,改革的春風從南方吹來,異軍突起的鄉鎮造紙企業成了主力軍。據2005年出版的《富陽紙業》一書記載,1988年,全縣小型造紙廠已經發展到了270余家。
上世紀90年代初,第二造紙廠的箱板紙不景氣,一噸紙利潤僅40元,企業萌發生產白板紙的念頭,經過幾個月的試驗,生產出平滑度、光澤度更優的白板紙。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逐步成為了世界制造業的中心,與制造業相伴的包裝業也迎來了發展春天。作為包裝材料的涂布白板紙,也迅速成為了富陽造紙業的拳頭產品。
當時富陽因勢利導,加快個體私營工業經濟發展,一大批個體私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嶄露頭角。同時,以深化企業改革為主線,傳統鄉鎮企業掀起了企業改制高潮,依托“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管理制度,一批產值超億元的企業脫穎而出。
經歷了野蠻生長和大浪淘沙,以春江、大源、靈橋為主富陽造紙板塊逐漸形成了聚集效應,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全市90%以上的造紙企業。據《富陽紙業》記載,截至2003年底,全市有造紙企業360余家。
幾乎在同時,政府引導下的春江、大源、靈橋造紙工業園區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聯片供熱、統一供氣、集中治污”的現代產業園區逐步形成,塊狀經濟開始突顯活力與優勢。2004年,經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核準,富陽正式被認定為“中國白板紙基地”。
從“鐵腕治污”到“造紙航母”
“一張富陽紙,十萬打工者。”十余年的蓬勃發展,造紙不僅坐穩了富陽支柱產業的頭把交椅,也成了關系富陽民生大計的事業。據原富陽造紙協會秘書長董良興回憶,富陽造紙企業最多時達400余家,直接從業人員4.5萬人,間接從業人員達10萬人。富陽白板紙占全國產量近二分之一,“中國白板紙基地”的稱號實至名歸。
然而,和改革開放以來浙江許多縣域民營經濟發展歷程相似,富陽造紙業也經歷了不斷自我否定、自我提高的艱難歷程。一方面,以民營小企業發展而來的富陽造紙面臨著產能、產品、原料、人才、市場、創新諸多困境,另一方面,在付出了一定的環境代價后,富陽造紙也在要“金山銀山”還是要“綠水青山”之間摸索著痛苦前進。
2005年以來,冒著經濟下滑的巨大風險,富陽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啟動了多達6輪的造紙落后產能淘汰關停工作。以造紙企業進園集聚為重點,造紙企業數量逐步減少到了100多家,以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園區建成了富春環保熱電、三星熱電等公用熱電項目,八一、春南、靈橋、春江、大源5座污水處理廠,總長63公里的江南截污納管工程以及清園熱電、環保熱電等污泥與廢塑料綜合利用方面設施。“這樣的園區條件,在全國也絕無僅有。”董良興回憶說。
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之后綿延數年的歐債危機影響,敏銳的富陽民企嗅到了全球市場的“嚴冬”,開始抱團取暖。2013年,富陽適時提出了組建大企業、大集團戰略,推進造紙產業龍頭企業兼并重組,永正控股、春勝控股、鴻昊控股、新勝大控股等大批造紙航母營運而生。其中,春勝控股集團是富陽第一家單一股東造紙集團。董事長俞成勝說,組建大集團一方面增強了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給造紙企業涉足其他行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
從“一紙江南”到“鳳凰涅槃”
隨著富陽撤市建區,以縣域區塊經濟為特點的富陽傳統造紙業,已經不能適應發展都市經濟的現實瓶頸。2016年12月舉行的富陽區第一次黨代會上,富陽首次提出了“三看四態促轉型”的戰略思想,為富陽全面融入大都市指明了發展方向。其中“城市發展向南看”的部署,吹響了全面騰退造紙產能、建設江南新城的號角。
春江水暖鴨先知。面對全區人民的發展大計,幾十年來蓬勃發展,曾為富陽經濟作出巨大貢獻的造紙企業,也紛紛響應區委區政府的號召,轉身便義無反顧地投入了“二次創業”的時代浪潮之中。
“從行業本身來說,經歷了幾輪轉型,造紙企業已經面臨發展瓶頸,整體環境不改變,項目、人才等都進不來。從城市發展來看,造紙產能確實已不適合繼續在春江發展,轉型勢在必行。”俞成勝說,“江南新城的發展是富陽人的大事,我們積極支持。”
如今造紙企業已經在轉型升級中逐漸開始了“鳳凰涅槃”的步伐。有的把目標投向海外,譬如春勝控股搶占了江南新城發展總部經濟的先機,將造紙研發和銷售總部留在江南新城的同時,積極響應“一帶一路”號召,在柬埔寨布局建設了技術更加先進、產業化水平更高的造紙產業園區。有的則走上了產業多元發展的道路,譬如鴻昊控股,看準江南新城“兩能兩新”產業發展導向,新引進兩個“小空間、大產出、低能耗、無污染、高效能”即將落地江南。還有的企業把目光投向了富陽廣大的農村,探索起了“三產融合”的生態發展道路。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揮手告別昔日的輝煌,富陽紙業也一定能繼續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再次迎來更多嶄新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