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受進口廢紙限制等多方因素影響,紙企一直面對著造紙成本壓力。玖龍管理層稱,去年7-12月公司美廢比例超過50%,而今年1-6月則僅有10%多,5-6月受關稅等影響,美廢更幾乎無法進口中國。不過紙企也是積極尋求破局方法,那玖龍是如何應對的呢?
第一、玖龍紙業以海外再生漿應對進口廢紙限制
受進口廢紙限制等多方因素影響,紙企一直面對著造紙成本壓力。不過紙企也是積極尋求破局方法,向上游建立新的廢紙回收規則,向下游布局紙箱,改善產品結構。有些紙廠更是早早布局海外,亦或是增加對新技術的研發投入。
那么玖龍紙業又是如何應對的?
●2017年8月,越南40萬噸包裝紙項目建成投產;
●2018年5月,出資1.75億美收購美國兩家漿紙廠,新增造紙產能近90萬噸;
●2018年7月,在越南計劃新建120萬噸造紙項目;
●2018年8月,在美國西弗百尼亞州并購24萬噸紙漿項目;
●2018年10月,在美國緬因州并購/擴建16萬噸紙漿項目。
第二、紙廠成本壓力大,玖龍噸紙售價年升20%表現優于同行
據悉,玖龍紙業2018財年全年收入按年增長34.5%至527.81億,銷量按年持平于1300萬噸,意味收入增長完全依賴售價的增長。春節后有數次加價,但下半年每噸售價仍較上半年低0.53%至4050,按年則仍有近20%的升幅。
今年6月以來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消費市場氣氛較為謹慎,但據管理層透露,公司7至8月的銷量有不錯表現,9月以來個別地區成品及廢紙均紙有減價情況,但估計僅為短期波動,隨著傳統零售旺季來臨,預計11月及12月料將有持續加價。
今年旺季不旺情況明顯,10月中下旬廢紙及成品紙價出現疲軟下滑走勢,反映下游需求不振,企業對市場前景持謹慎態度。
雖然阿里巴巴旗下網購平臺天貓在雙十一銷售額再創新高,但增長率卻持續放緩走勢并為歷來最低,市場對于數據的真確性也仍存質疑。臨近年尾,紙價略有出現反彈,但力度仍屬疲弱,部分地區降價持續。中國政府近期逐步放松宏觀政策,成效仍待觀察,預計短期行業仍將面臨較多挑戰。
考慮到國內進口廢紙政策收緊,主要限于對廢紙雜質含量要求的提升,玖紙管理層透露,近月開始在馬來西亞廠房加工進口數千噸的再生漿(OCC,為廢紙加工后凈化率得到提升的紙漿原材料),以作補充,并期望進一步提升OCC量至2019下半年起能夠達至每年100萬噸。公司剛在8月收購的Fairmont再生漿25萬噸產能,若能夠如期在10月尾完成收購手續,11月便能開始供應予公司。
于此同時,馬來西亞生產基地擬增加的30至40萬噸再生漿產能,美國也擬新增30至40萬噸,兩者目前均在等待當地政府審批。
據初步估算,目前美國進口OCC關稅為20%,低於廢紙的25%。當地廢紙價格成本較低,制成OCC再加上加工運輸成本,以及關稅,仍較國內廢紙成本便宜每噸約100美,并能免卻美國直接進口廢紙的限額限制。
第三、未來兩年玖龍將提升原木漿產能,并減少現有不賺錢客戶的供應
2018財年國內及進口廢紙量的比例在去年為56%對44%,玖紙管理層稱,短期較難估計未來兩年的比例,主要考慮到政策環境的難預測性,但長遠預計該比例會大概為多于50%對少于50%,若能夠有進口廢紙會盡量利用,其質量及價格綜合起來較國廢為佳。
去年7至12月公司美國廢紙比例超過50%,而在今年1至6月則僅有10%多,5至6月受到關稅等問題影響,美廢更幾乎無法進口中國。
廢紙原料占成本70%,原木漿占不到30%,玖紙早前收購美國Rumford以及Biron兩家紙漿廠,主要為生產原木漿高質量成品,并能額外生產12萬噸原木漿,供應予當地市場。
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提升原木漿產能,以及減少現有不賺錢客戶的供應,另其有充足產能供應于中國市場。
第四、玖龍重慶、沈陽項目仍按預期,泉州取消,其余延遲
國內產能方面,玖紙早前計劃新增的6條生產線中有3條擬延期。根據新的產能計劃,除了重慶及沈陽項目仍按預期,分別在今年第四季及2019年第二季投產,其他均有所延遲,原本在今年第四季投產的泉州二期及河北項目,均延遲至2019年第二季,而東莞項目則延遲一季至2019年第三季投產。
這反映了政府對于新產能審批及環保等政策的收緊,與此同時,繼早年新增產能部署后,玖紙暫未能在2020后取得新地皮及審批做擴張。而從好的方面來看,作為龍頭企業的玖紙延遲產能投產,加上政策加速落后產能的淘汰,將有利行業供需趨于平衡,對產品售價帶來支持。
管理層并透露,取消泉州產線主要為考慮到當地原材料供應緊張,故此擬將新增造紙機移至東南亞。相較國內,未來將更多發展海外產能及市場,包括繼續留意合適的并購項目,地點也不限于美國及東南亞。
分析師認為,從短期來看,市場不明朗因素較多,包括行業供應仍屬充足,進口廢紙政策則持續,以及美國進口關稅,均會對企業生產成本帶來壓力,但玖紙作為行業龍頭,相信表現仍能佳于同行。于此同時,其在海外并購擴張產能的策略,相信能在中長期看到成果,包括對國內生產成本的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