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從原先的人工填單到如今的電子面單,從原先的電話呼叫快遞員到如今的APP、小程序下單,從原先快遞員要花10分鐘收件到如今僅需一兩分鐘,這些年,申通快遞員張杰見證了互聯網影響下物流業更新迭代的技術變遷。
網購催生了物流快遞行業的發展。2012年的天貓“雙十一”被業內視為歷年“雙十一”的爆發點,也由此帶動快遞行業邁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同年,家住硤石街道西山社區的張杰入職申通快遞,成為了流水線上的一名普通快遞員。如今的張杰已經46歲,是業務部的一名副經理,仍在一線工作的他對快遞行業有著獨特的思考。
“快遞量每年遞增,我們的件量今年比去年增加了40%;技術更新得很快,人們對收發件的速度要求更高……”張杰說,盡管這個行業在快速變化,但還有一些品質快遞人始終應該有——那就是夠心細、能吃苦、有耐心。
【自述】
我以前是一個印刷廠的老板,后來無紙化現象越來越普遍,對印刷廠沖擊太大,我無奈關了廠。
那時,我剛好40歲。我每天都告訴自己要振作起來賺錢養家,可因為年齡大,一下子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后來一個朋友推薦我試試申通快遞員,我看福利還可以,就進了申通,從收發快遞開始做起。
在正式入這一行之前,我覺得快遞員也挺輕松的,因為感覺自己以前每次最早收到快遞也是近上午10點了。現在再回頭看看,真是不入一行、不懂一行。
剛開始做這份工作是2012年9月。我每天早上7點半到公司開始理貨,然后分揀出自己工作區域內的快遞,再掃描、裝車、派送,大概到中午12點再如此重復一遍,等到下午4、5點的時候去收客戶需要寄出的快遞。每天的生活都被塞得很滿很滿,最明顯的感受就是以前晚上總是睡不著,后來是怎么也睡不夠。
也是2012年,“雙十一”“雙十二”越來越火爆,那段時間成了我們一年當中最忙碌的時節,工作量是平時的2.5倍之多,最晚要工作到凌晨2點多才能回家。
工作沒多久,我就病倒了。我們平時工作不戴手套,西北風一吹,手上全是一道道皸裂。再加上,衣服穿得少,車一開出風一吹就感冒了。我去醫院一查,肺炎。
但工作在那兒,我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忙完一天半夜下班后再去醫院急診打點滴,邊掛鹽水邊睡覺,然后第二天接著上班。
我有想過放棄,但內心隱隱有不甘。“那么苦的日子都可以扛過去,現在卻想放棄嗎?”我的答案是不。就這樣,我堅持到了現在,并且成為了業務部副經理。現在每天的工作主要就是管理老城區那片的快遞員,相比之前要輕松一些。
快遞是一個朝陽產業。就拿我們申通今年的總派件量來說,相較去年又增加了40%左右。雖然看上去工作的任務量變大了許多,但是工作其實沒有以前那么辛苦了,這主要歸功于互聯網的發展和技術的更新。
舉個例子,以前客戶要寄快遞的話,我們首先要找到客戶的所在地,然后再將快遞單遞給客戶填寫信息,填寫的時候又經常容易出現差錯而浪費時間,等到最后打包貼好快遞單差不多需要10分鐘。現在的話,客戶只需要手機點一點下單,等到我們快遞員上門時直接用手持式打印機打印出電子面單即可,付錢也可以網上付好,這樣前后時間總共只需要一分鐘左右,每單節約的時間至少有五六分鐘。
而且我們快遞員的區域劃分更細。2012年我剛進來的時候,大約是50個人38個區域,現在是72個人52個區域。每個快遞員比較平均,壓力也減輕許多。
盡管快遞行業每年都在變化,但有些東西是行業從未改變過的,那就是快遞員的品質。快遞員這個工作說難也難,說簡單也挺簡單,只要你夠仔細、肯吃苦、有耐心,百分之八九十的工作都能做好,剩下的就是學習一下新技術新設備。在這個行業內,三年以上的快遞員就可以稱作老員工了,像我這樣干了這么久的都被叫做“老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