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10月24日,兩年一度的全印展在上海開幕,很快就有“大”消息傳來。消息出自并未參展的Landa公司。
在展會首日舉辦的“特邀貴賓雞尾酒會”上,Landa公司有關高管正式宣布:亞太區第一臺Landa數碼印刷機將落戶中榮印刷集團,并與中榮印刷董事長黃煥然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中榮率先牽手Landa并不算十分意外。早些時候,三好同學便聽說:中榮和裕同是Landa在國內首家用戶最有力的競爭者。現在,總算塵埃落定,分出了先后。
Landa公司官網在第一時間發布了這一消息,并且用了一個很Landa的標題:亞太地區印刷業開創歷史的一天 | Landa宣布在本地區安裝第一臺納米圖像數字印刷機。
Landa公司似乎覺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在改寫“歷史”:首臺設備安裝后舉行了一場客戶演示會,是“歷史性的一天”;融資3億美金,開啟了公司發展的“歷史新篇章”;宣布中國首臺設備正式簽約,開創了亞太區印刷業的歷史。
不僅要開創歷史,還要改寫中國印刷業的發展軌跡。新聞稿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中國印刷將從此與眾不同。與Landa數碼印刷機首次安裝時,所說的“印刷將從此與眾不同”遙相呼應。
不過,仔細琢磨這話貌似有點問題:與“眾”不同,到底是與誰不同呢?歐洲、美國都有了Landa數碼印刷機,難道是與日本、印度、俄羅斯,還有非洲兄弟不同?
不管怎么說,Landa公司的意思還是很明白的:我來了,我很不一樣,我要改變一切。有文章說,在酒會的互動交流中,有關高管表示,Landa公司的目標是取代95%的傳統印刷市場。為什么不是100%?因為有4%-5%的市場,已經數碼化了。
這進一步印證了:Landa是一家野心大大的公司。從某種意義上,Landa公司從最初便一直將自己的技術界定為膠印、凹版、柔印、絲網、數碼印刷之外的“第六種印刷工藝”,而且是宣稱要取代一切的工藝。當然了,最終能不能實現還是很值得商榷的。
如果Landa數碼印刷機如期落戶中榮,中國將成為Landa正式進入的又一個國家。
從2017年8月全球第一臺Landa數碼印刷機在以色列投入生產,到今年2月歐洲第一臺Landa數碼印刷機在德國安裝,再到今年10月美國第一臺Landa數碼印刷機發往羅徹斯特,至少已經有3個國家擁有了這款可能改寫行業格局的“神器”。此外,英國的Route 1印刷公司等也在等待Landa數碼印刷機的安裝。
不管Landa公司最終能否開創歷史,與其他數碼印刷設備廠商相比,它的起點就很不一樣。當多數同行還在為進入彩盒、紙箱等主流印刷市場而努力時,Landa公司已經成功“俘獲”了一批重量級客戶。比如,中山中榮便以精品彩盒聞名。
此外,“中國印刷將從此與眾不同”的說法雖然有些模棱兩可,卻很可能準確擊中了圈內老板的“軟肋”。在當前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確實有很多印刷廠老板希望能夠“與眾不同”。
印刷廠老板的焦慮
本屆全印展給三好同學留下的最大印象很“冰火兩重”:一方面,不止一家設備商表示,2018年生意做得很不錯,銷售額增長有百分之二三十。有朋友還表示,最近一段時間,2.8米幅寬售價四五千萬的瓦楞線,紙箱廠搶著買。另一方面,在私下交流中,有不止一位圈內老板流露出幾分迷茫,甚至焦慮。說到痛處,幾人相對無語,一聲長嘆。
焦慮的緣由各不相同,但大致來自幾個方面。首先,與市場的變化有關。比如,一位原本主做商務印刷的老板,最近幾年覺得訂單越來越少,壓力越來越大,于是就向書刊印刷轉型。訂單倒是拿到一些,沒想到其中有幾單是做兒童立體書。由于沒有經驗,自己做不出來,找身邊的同行業也做不出來。一番嘗試沒有太大成效,正在想著是不是要關廠退出。
其次,與競爭有關。對一些做簡單的中低端產品的老板而言,競爭的壓力似乎在持續加碼。由于技術、設備、質量都不能成為有效的“護城河”,價格就成為最常見的競爭手段。有老板問三好同學:利潤都這么低了,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喜歡打價格戰?
三好想說的是:如果每位老板的活都多得干不完,真有人閑得無聊降價玩么?如果一個市場不斷有人低價搶市場,只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市場上有人吃不飽,對業務有著饑渴性需求;二是市場還有降價空間,最起碼對部分老板來說是這樣,少賺總比不賺強。
三是與環保壓力有關。進入2018年,印刷圈對環保話題的關注少了不少,環保壓力卻并未明顯放松。因環保違法違規被處以罰款的金額似乎還有走高趨勢。比如,近日海南兩家印刷廠由于配套環保設施未經驗收擅自投入生產,被分別處以40萬元的罰款;稍早一些,深圳兩家印刷廠因廢氣未落實污染防治設施、擅自增設工藝及廢水直排等,分別被處以52萬元、65萬元罰款。
動輒50萬元左右的罰款,對印刷廠來說意味著什么?2017年,全國9.9多家印刷廠含稅一共賺了約676.62億元,相當于每家一年能賺約68萬元。一單65萬元,相當于罰掉了一家印刷廠一年的利潤。
如果說只是罰款,扛扛就過去了。地處上海、北京的不少印刷廠,還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搬不搬?對有實力的大廠和自知無能為力的小廠來說,都好辦:對大廠來說,要搬就搬;對小廠來說,搬不了就關。最煎熬的是一些不上不下的企業:不搬吧,自知很難留得住;搬吧,不僅要有錢,還要有地方可去,去了還要能重新組建起團隊。哪個環節跟不上,都有可能出現意料不到的問題。
四是與成本有關。人工、社保、土地、原材料、環保治理成本上漲老板們已經耳熟能詳,還有出人意料的因素在推高成本。比如,在部分大中城市,有關部門大力度拆除違建,并嚴格管控租房市場,要求一房一戶,意外導致房租大幅上漲,員工生活成本提升,進而加大企業的工資上漲壓力。
五是與創新有關。很多老板都覺得老模式、老辦法走不通了,可是新玩法要落地貌似又很難。比如,由加工型向服務型、產品型企業怎么轉?個性化印刷市場為什么就是起不來?智能包裝是不是就是加個二維碼,為什么沒幾個客戶愿意為“包裝+AR/VR”買單?智能印廠怎樣才能落地?等等。
印刷業到了關鍵時刻
展會的火爆、印刷設備銷售的較快增長與印刷廠老板發自內心的焦慮形成了鮮明對比。怎么看?角度不同,看法也不一樣。
比如,有朋友認為:展會經濟具有典型的“反周期”特征。市場形勢好的時候,很多老板忙于賺錢,沒動力也沒時間往外跑,展會反倒不一定火爆;市場形勢惡化時,很多老板為生存、為發展焦慮,會更傾向于走出去尋找新的機會與可能,展會就會更熱鬧。
這一分析十分在理。只是如果簡單套用過來,會遇到一個問題:為什么印刷市場更為艱難的歐美國家,印刷大展都在萎縮,而形勢相對好得多的中國市場,還能撐起每年一個十萬平米的行業大展?難道是因為:歐美老板已經接受了弱增長或零增長的無奈現實,而中國老板還有向上沖改變現狀的沖勁?
還有朋友從更積極的角度發表了觀點:展會的火爆,說明印刷圈還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行業,只不過行業的熱點在轉移。從本屆展會看,傳統的書刊、商業印刷設備供應商不多,而各種紙盒、紙袋設備供應商不少,還有很多以前少為人知的企業。這說明包裝印刷板塊仍有潛力,新的力量仍在進場。
三好同學印象最為深刻的觀點,來自一位做數碼印刷設備銷售的朋友。在聊到部分印刷廠看似不計成本、不眨眼睛、不顧風險,大舉購買高端、高價設備時,他說了一句話:印刷業到了關鍵時刻。
這句話聽上去有些深奧,應該怎樣理解?三好同學理了理,按照自己的理解大致可以這么說:經過過去二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印刷圈有一批企業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不管是資金、規模,還是管理、眼界,都要領先一籌。當印刷市場迎來轉軌、調整,增速放緩的時候,就會有老板傾向于以擴張換增長。即通過引進更高效的生產設備,獲取相對競爭優勢,進而在總量持穩的市場中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
當越來越多有投資能力的企業,選擇以擴張換增長,就會帶來一個可以預期的結果:一部分企業在變大,另一部分企業在萎縮,甚至退出。因為在市場總量基本持穩的情況下,部分企業的增長多數是建立在另一部分企業倒退基礎上的。
這個觀點本質上與三好同學曾多次說過的印刷市場正進入分化與整合期差不多,可為啥就沒有人家概括得那么精煉呢?或許,這就是閉門碼字與一線沖鋒的差距吧。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如果印刷業真的已經走到了關鍵時刻,圈內老板該如何選擇?這其實正是一位老板拋給三好同學的問題。
這位老板經營一家包裝印刷廠,一年能做幾千萬。按圈內標準,已經算是規模以上重點印刷企業。面對日益加碼的環保壓力和企業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他對未來的走向似乎有些迷茫。所以,希望能聽到一些建議。
可惜的是,三好同學當時也沒什么清晰的思路。反倒是老板自己一點一點分析說:到今天,走回頭路把工廠再做小沒有什么前途。做大是更現實的選擇,但也不能太大,一兩個億的規模就好。在做大之余,他還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比如,怎樣把代加工的印刷品變成可以銷售的產品。
總之,這是一個仍然保持著進取心、上進心,并且正在迎難而上的老板。
這位老板的困惑以及對未來發展的設想,讓一時不知如何作答的三好同學很是糾結。說白了,他所有的疑問都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印刷廠應該向何處去?
這是一個沒有答案,也不可能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因為印刷圈的產品多種多樣,每家企業的稟賦、資源、發展階段千差萬別。如果一定要給點建議的話,三好同學覺得大致可以從兩個方向考慮問題。
一是對大部分主營低門檻、大眾化產品的印刷廠來說,想延續以往小本經營、小富即安的發展思路,恐怕很難有光明的前途。原因很簡單:在產品、技術、質量、區域都無法成為有效“護城河”的細分市場,各家企業之間最終比拼的一定是效率、規模和價格。即少數企業通過持續的技術改造,獲得相對領先的生產效率和高出行業平均水平的利潤率,進而吸引訂單向自己集中,做大規模,順帶擠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近一兩年,瓦楞紙箱、合版印刷廠紛紛加碼購買高端設備,本質上正是這一思路的體現。在這樣的細分市場中,要么做大、要么出局,恐怕是早晚要來的必然趨勢。而國家在環保治理方面的持續加壓,已經并將繼續加速這一進程。
二是對部分主營產品技術、質量、客戶門檻相對較高的印刷廠來說,如何進一步加高“城墻”、挖深“護城河”,便顯得尤為關鍵:你的技術能否持續保持領先?你的質量能否持續高人一籌?你的客戶劃定的“及格線”能否持續地將潛在競爭對手拒之門外?
三好同學注意到,對某些要求較高的大型印刷買家來說,一般都有自己穩定的供應鏈體系。印刷廠要進入這樣的體系不易,但一旦達標進場,也就獲得了穩定的業務保證,輕易不會被踢出局。因為買家確定一家供應商,要經過繁瑣的資質審核、驗廠、打樣、簽約、試生產環節,一番折騰下來,投入的成本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頻繁換來換去費錢又勞神。
所以,我們看到,不少印刷廠與大型買家之間的合作能夠穩定延續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對雙方來說,這都是一種更為經濟的選擇。
當然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刷廠保持持續的效率和成本優勢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跟上客戶發展的步伐。同時,更重要的是,在與客戶深度綁定的同時,還要注意避免對單一客戶的過度依賴,以防不可預知的市場風險。
三好同學以前曾經多次說過,印刷廠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無非有四個維度:做別人所不能做,獲得壟斷溢價;比別人做得更快,獲得效率溢價;比別人做得更好,獲得質量溢價;比別人做得更大,獲得規模溢價。
看上去有點虛,仔細琢磨一下,還是有一點點道理的。而且要在某一點上完全做到位,還真就不是那么容易。
好吧,今天就說到這里。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希望中國印刷業真的能與眾不同,也希望每一位印刷老板真的能與眾不同。
無論如何,要對印刷圈的未來保持足夠的信心。因為:信心比黃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