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將為市場帶來7500億元新增資金的年內第四次降準,從今日(10月15日)起正式落地。
國慶長假的最后一天,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Wind數據顯示,本周(10月13日-19日)將有4515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另有15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到期,無逆回購到期。除去置換中期借貸便利的部分,本次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這也是今年央行第四次動用存款準備金率這一工具,此前,央行分別在年初進行過普惠金融定向降準、4月降準置換MLF以及7月降準用于支持“債轉股”項目執行和鼓勵小微企業貸款。
而在宣布降準后,央行認為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因而在上周的公開市場上連歇五天,未進行任何操作,凈回籠1600億。
盡管如此,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持續走低。以上海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利率(Shibor)為例,除隔夜和7天期shibor利率在10月12日小幅走高外,其余期限利率連續五個交易日下挫。
“不操作是預期中的,上旬資金面本身就沒有什么擾動因素,關鍵還是中下旬,預計到時會恢復逆回購對沖。”滬上某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稱。
中金公司指出,鑒于目前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余額高達9.26萬億元,其中超過6000億元于10月到期,降準對流動性的最終影響可能并不如新聞報道的那樣“直觀”。此外,在去年10月繳稅季,財政存款猛增1.05萬億元,直接壓制基礎貨幣投放——換句話說,降準的實際影響也取決于今后一段時間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注入/回籠的流動性的規模。從理論上講,僅繳稅回收的流動性規模要高于(旨在對沖稅期的)7500億元流動性投放。
雖然前兩年資金面都在四季度出現了超預期緊張的情況,不過市場對今年的情況并未過分擔憂。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報告中認為,由于經濟存在下行壓力、低評級債券信用利差仍高、表外融資風險得到一定的控制,流動性收緊的可能性不大。但為了防范宏觀杠桿率再度抬升,流動性進一步放松的空間有限。預計第四季度資金面將維持當前合理充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