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對于眾多污水處理企業而言,2018年將是行業的拐點,更是企業如何應對治水“下半場”的戰略選擇時點。站在十字路口,治水群雄需要反思行業屬性和企業迎“風”而上的路徑以及未來出路三大命題。
逾10000億污水處理市場不能忽視的幾組信息
隨著城鎮化進程駛入快車道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均水資源產生量仍將呈上升趨勢,污水處理需求日益迫切。我國正加快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有關污水計量收費的“綠色價改新政”以及推進水污染防治立法的舉措不斷推出。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即將進入新一輪污水處理成長周期,污水處理收費未來將覆蓋成本并合理盈利。水污染防治市場由此也有望進入爆發式增長期。而要實現污水處理的可持續發展,則需打通前端、中端和后端整個產業鏈條,這不僅需要從全局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核和頂層設計,同時,要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還要不斷挖掘和衍生產業價值鏈。
按照7月初印發的《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未來三年內,實現城市污水處理費標準與污水處理服務費標準大體相當。在企業污水排放方面,根據主要污染物的種類、濃度、環保信用評級等情況進行差別化收費政策。同時,通過招投標等市場競爭方式,形成污水處理服務費標準。
“對污水處理的計量收費和差別化收費,融入了動態調整機制,明確了‘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是推動污水處理的有效手段。”通過量體裁衣地征收污水處理費,可極大程度上倒逼企業提升尾水排放標準、降低污水排放量。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我國即將進入污水處理的新常態,污水處理按量收費的政策已出,項目遍地開花也只是時間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污水處理PPP也在快速推進。數據顯示,僅在2018年7月,包括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水環境治理等板塊在內的治水項目就達55個。從投資金額來看,最低投資金額接近千萬級別,平均投資額接近1億元。對此,業界分析普遍指出,2018年污水處理PPP項目發展趨勢大好。項目規模不斷提升的同時,合同年限也正逐步延長。
隨著政府購買服務開啟,PPP大范圍推廣,污水處理技術應用不斷擴展,國家綠色價格體系出臺等,一波接一波的政策將助推污水處理市場化快速發展。也正基于上述利好大勢,污水處理市場被各大主流資本看好,資本運作頻繁,末端運營企業、水環境治理服務商、環保平臺型企業、IT企業及“央字頭”中堅力量等眾多外部資本涌入污水處理行業,治水市場也迎來了投資高峰。
我國整體污水處理市場空間巨大。截至目前,我國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量逐年攀升,污水處理、水資源回收利用、水環境治理解決方案等服務費用,全國污水處理處理總體市場空間約5000億/年左右。國內券商則預測指出,至2020年,污水處理行業整體將釋放超過10000萬億元的市場空間,其中傳統污水處理業務約4000億元,污水處理設備1000億元,水資源回收利用2000億元。
業界分析還指出,隨著污水處理機械化率的大幅提升,污水處理裝備制造隨之水漲船高。隨著污水處理作業要求的提升,智能化、差異化綜合治水服務需求顯著;隨著污水處理強制收費的推進,污水處理廠等治水設施隨著監管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將迎來顯著利好;而在能源供應和環保要求的壓力下,海水淡化等水資源循環模式已被廣泛應用,未來水環境治理也將呈現集成化、環保化、智慧化三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