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10月7日,央行宣布,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對于一直以來備受“錢荒”掣肘的環保企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
本次央行降準,根本目的就是強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促進金融市場和商業銀行流動性結構的優化和調整,從而降低融資成本,為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提供更大的金融扶持。
據環保行業內部人士透露,大量的環保企業現金流出現問題,就像是草原上的旱季,都快餓死了,整個行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
至于為什么會出現現金流問題,專家分析指出,主要源于兩大方面的原因:
第一,政策收緊。過去的PPP浪潮讓許多環保企業如日中天,但突然而至的PPP清庫存,以及一直以來的去杠桿和強監管讓環保企業融資渠道猛然收緊。
第二,環保企業自身的原因。大量的環保企業規模偏小,利潤偏低,過快的擴張等,使得金融機構強化風險控制,不愿意借錢給環保企業。
進入2018年以后,民營環保企業股票暴跌、退市甚至“賣身”的消息就此起彼伏,引發了國家層面的重視。畢竟如果出現環保企業大規模違約、倒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將對污染防治攻堅戰造成重大的制約和負面影響。
所以,國家層面采取金融舉措,“幫助環保企業渡過難關”已經迫在眉睫。而本次央行降準對于環保企業來說,無疑正是一場期盼已久的甘霖。
作為2018年內的第四次降準,本次降準仍舊屬于定向調控。整體來看,貨幣政策取向沒有變動,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銀根穩健中性,下一步的重點則是將央行降準“釋放的流動性流入該去的地方”。
本次央行降準,稱不上是大水漫灌,也不會為緊縮的政策帶來沖擊,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帶來銀行可用資金的增加。
“希望未來可以通過銀行體系的相關舉措,把這些流動性資金注入非銀行金融機構,從而流入到實體經濟的各個領域,如此一來,處于極度‘錢荒’狀態的環保企業們,才能充分受益。”一位不愿具名的環保行業專家分析。
路要一步一步走。就目前情況來看,7500億元的增量資金得以釋放,必然將增加金融機構支持環保企業的資金來源,進一步提高環保產業的創新活力和韌性,增強環保產業的內容增長動力,進一步驅動環保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