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每到中秋佳節,都是家人歡聚一堂的的時刻,而遠在異鄉的人唯有與明月對影三人。美好的事物下總是勾起失意人的惆悵,文人騷客總是借此懷古傷今,表達心中悲苦。今年中秋時期的國廢沒能逃此厄運,即使不少廠家選擇了放假停收,整體市場仍是一蹶不振。
在中秋前的一個禮拜,國廢價格已是一瀉千里,有些廠家一天內甚至多次下調。我們以東莞理文和嘉興山鷹為例,如下圖。兩家中秋節前一個禮拜黃板紙A級均在3000左右,在此之后不斷下跌,截至中秋節后第一天其價格已跌去接近200。
紙廠價格的頹勢同樣讓上游的打包站苦不堪言。市場有變,紙廠尚能靠供應鏈的調整來控制成本。打包站的經營者卻只能接受全部的轉嫁風險。紙價下跌依然要堅持收貨,如果為了短期利益而拒絕收貨,后期打包站將很難收到穩定的貨源。兩害相權取其輕,打包站的無奈之舉其實暗藏著經濟學中管理可變資本與不變資本的樸素原理。打包站如果不能撐過這個階段,等待他的就是損失先前投入的所有成本。
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國廢在這些日子的下跌?首先,成品紙市場的低迷難逃其咎。成品紙市場的萎靡不振讓紙廠的收貨意愿顯著下降,各紙廠日益苛刻的收貨標準也讓送貨商叫苦不迭。其次隨著中美貿易戰征收關稅的政策正式落地執行,貿易爭端使得外需減弱,國內包裝紙需求或出現快速下滑,這對強弩之末的國廢更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在內憂外患的環境打壓下,國廢在這個中秋的走冷也可以說是預料之中。
中秋本是美好佳節,廢紙行業卻未能撥云見霧,短期的市場走勢依然不容樂觀,各位從業者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