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在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鎮大坪塘瑤寨,流傳著一門古老的技藝——古法造紙。這里原是一個“土紙”村,這個有50多戶人家的村寨曾經家家戶戶都有土紙生產作坊,經營土紙生產數百年。
土紙又叫火紙,曾廣泛用于包裝、襯墊和祭祀等。這里生產的土紙以嫩毛竹為原料,配以石灰去青,不用任何化工原料,全靠手工制作而成。
土紙有幾十道制作工序,包括砍竹、撻竹、破竹、腌竹、洗竹、舂竹、打漿、煮膏、舀紙、榨紙、起紙、晾紙等,生產周期長達半年。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械造紙逐漸取代了手工造紙,這種古法制造土紙的技藝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多的人家退出了土紙的制作生產。如今,寨子里掌握這門手工造紙技藝的人已屈指可數。
今年55歲的黃方杰從小就跟父親學造紙,40多年的磨練,他成為了當地手工造紙的行家里手,他只用刀背敲一下竹子,聽聲音就知道是否適用來造紙。
黃方杰的手工作坊就在一片竹山腳下,他和妻子分工作業,造了近30年的土紙。在他家傳統的作坊里,全都是手工制作的竹制和木制造紙工具。黃方杰每年造紙10多萬張,收入近2萬元。
黃方杰說,在造紙最忙的時節,會請上幾個鄉親來幫忙。現在請來的幫工全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因為已經沒有年輕人會做手工土紙了。
他的女兒在外地工作,村里的年輕人大部分也去城市打工了。他希望年輕人能傳承手工造紙技藝,別讓這門傳承千年的技藝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