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小型加工廠,到如今的我國印刷包裝業百強之首,深圳市裕同科技包裝股份有限公司歷經20多年的發展,已擁有41家子公司和7家分公司,機構遍布全球,在珠三角、長三角、華東、華南、華北以及越南、印度等地設有生產基地,并在美國、中國香港等地設有服務中心。王華君作為裕同科技的創始人、董事長,緊跟時代步伐,在不斷求新求變的發展過程中,堅守初心,引領企業從傳統包裝印刷行業向以智能制造的工業4.0轉型升級。
“自參加工作以來,我就一直從事印刷包裝行業工作。”王華君告訴記者。1993年,他來到深圳進入一家紙品廠做業務員,在那里看到了包裝行業的發展機遇。2年后,懷揣創業夢想的王華君籌集了20萬元啟動資金,踏上了創業之路。“最初辦了一個小型加工廠,剛開始時,連會計在內的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干。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天天在外跑業務,皮膚曬得黝黑。”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苦,王華君感慨頗多。
“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王華君說,20多年前,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步開放,深圳很多IT公司應運而生,許多原來在國外制造的產品開始選擇在中國制造,這些代工廠帶來了巨大的產品包裝需求。“我們抓住了這樣一個好機會,進入到了IT產品印刷包裝市場。”
據王華君介紹,2000年前后,公司已小有規模,但利潤來源還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客戶,穩定性差,隨時都有被“吃掉”的危險。恰在此時,索尼公司新游戲機即將上市,正在尋找印刷包裝供應商。“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不能放棄,我們決定拼盡全力投入競爭。”王華君回憶說:“當時,無論是設備還是管理能力,我們都未達到索尼公司的要求。在資源不具備的情況下,我們選擇了與擁有設備優勢的廠家合作,利用對方的設備來生產。索尼公司對產品質量要求很高,為了達到客戶要求,我親自在生產現場盯著,通宵打樣,反復比對色樣。單是打樣就耗費了一貨柜的紙,花掉100多萬元,可謂下了血本。”
“最終拿下訂單,裕同也跨出了與國外一流客戶合作的第一步,逐步擺脫‘饑一頓飽一頓’的狀況。”王華君感慨。自此,裕同科技開始著手提升軟硬件水平,通過一系列管理與服務模式改革,企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2008年,印刷包裝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普遍陷入了價格戰。對此,王華君提出了制造業服務化的思路。“2008年之前我們是以制造為主的企業,之后我們轉型為‘制造+服務’企業。”王華君介紹,具體來說就是裕同科技一方面為客戶提供創意設計與研發創新解決方案、一體化產品制造和供應解決方案、多區域運營及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從產品設計、物流到品牌管理等一系列服務;另一方面堅持技術創新策略,設立了集團印刷技術中心、包裝技術中心和包裝科技研究院等各類研發部門,也因此擁有了豐碩的研發成果,累計有上百項行業領先技術、自主知識產權。
新一輪轉型再次激活了企業發展潛能,營收從2008年不足10億元到2016年超過50億元,成為包裝印刷這個傳統行業中少有的“高速列車”。2016年底,王華君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敲響上市鐘,讓裕同科技正式跨入資本市場。“上市只是裕同科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起點,我們將不忘初心,專注于印刷包裝行業,通過資本市場平臺,兼顧內生式和外延式并進的方式將公司做大做強。”王華君表示。如今,裕同科技已成為國內領先的高端品牌包裝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服務于數十家世界500強客戶及數百個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