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全球紙張和紙板貿易從2000年的9900萬噸增長到2016年的1.13億噸。國際貿易占紙和紙板總消耗量的比重從2000年的30%下降到2016年的28%。主要出口地區是西歐國家(3840萬噸)、北歐國家(1900萬噸)和北美(1810萬噸)。這些地區約占全球跨境紙和紙板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二。
全球貿易中30%為流入亞洲和亞洲地區內部的貿易流動。盡管中國的紙張出口在持續增長,但預計在2020年至2030年間,中國的出口總量將保持在500萬噸/年的水平。然而,中國將繼續依賴進口纖維。
中國在2017年消耗了大約1.18億噸造紙纖維,進口了大約4700萬噸的纖維(40%),2100萬噸為進口的原始木漿。
中國在2017年進口了約2600萬噸的再生紙。其中約有1500萬噸是瓦楞紙,80萬噸是高級漿替代品,490萬噸是舊報紙和舊雜志,另外490萬噸是混合廢紙。
最近中國立法的變化將極大地減少回收紙的進口,特別是混合廢紙不能再進口。從中國目前的進口總量可以看出這一新政的影響:2017年的年進口量為2600萬噸,而根據2018年第一季度的進口總量推算,2018年的年進口量可降至1500萬噸。在這個規律下,回收紙進口總量將減少1100萬噸!
這將對全球纖維流向與中國造紙產量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限制再生纖維的大形勢下,可能的解決方案為:
改進出口國家的分類方法。在一些歐洲國家(如德國和芬蘭),這將會更容易一些,因為廢品的回收是由消費者按不同類別分開后獨立回收的。然而,在像美國和英國這樣的國家,大多數的廢品回收都是單一的,所有的廢品都是混在一個籃子里收集的。分類和清理單一回收系統的成本很高。
提高中國國內的回收強度是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但也非常困難。中國是消費品的一大出口國,其中許多是以紙質包裝為基礎出口的。據估計,大約有2500萬到2700萬噸的包裝用紙和這些包裝一起出口,因此不能在中國境內收集。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再生紙的回收量已經有所增加。但即便如此,如果把出口的包裝計算在內,中國再生紙的回收率現在已經和歐洲與美國一樣高了。因此,中國不太可能在國內迅速提高實際的回收率。
在短期內,我們發現,在實施該法案(禁止混合物和低水平污染廢物)之后,美國再生紙出口(中國再生紙的主要來源)在2018年第一季度并沒有顯著下降。例如,美國瓦楞紙對中國的出口減少了18%,而美國瓦楞紙對印度的出口增長了200%(從2017年第一季度的18.7萬噸增加到2018年第一季度的56萬噸)。美國瓦楞紙對其他亞洲國家的出口也大幅增長,達到了200%。這些國家可能會抓住機會處理這些污染級別的廢品,并將它們重新出口到中國。這將對價格產生影響。
在中期,在美國和歐洲,分類再生紙的質量將會提高,但這需要更多的投資以及對現有再生紙供應系統的升級改造。這也可能導致再生紙的價格上漲。
在中國,造紙再生纖維供應的缺口也可以由進口的牛皮紙和機械漿來填補一部分,這將導致纖維原材料和紙張價格的上漲。
以上論述以及其他變化將引起中國纖維供應的變化,提高紙張質量,減少紙張定量。將更好的分類再生紙與原生纖維結合使用,將會提升紙張和包裝的質量。
還有一種風險是中國國內的部分造紙生產廠家即將倒閉,部分是高度依賴混合廢紙、舊報紙和舊雜志以及低質量瓦楞紙的小型造紙廠。這些無法使用或限制使用進口回收紙的工廠將遭受最大的損失
這也將加強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活動,從而確保長期獲取原生纖維,或者投資出口中國的改良分類再生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