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騰訊與中國人民大學等聯合發布了一則《2017智慧生活指數報告》,其中顯示:超過70%的人在只能用現金支付時,才會使用現金,100元的現金他們可以用一個多星期;84%的人表示,“不帶錢,只帶手機出門”可以很“淡定”。
在今年3月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時任行長的周小川提出:
1、2017年,人民銀行組織了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的研究項目,國務院已正式批準,目前正在推進。
2、數字貨幣的發展有技術上的必然性,未來可能傳統紙幣、硬幣這種形式的東西會逐漸縮小,甚至可能有一天就不存在了。
種種跡象都表明,實體貨幣似乎……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2造紙業或將迎無紙化時代?
傳統造紙業我們再熟悉不過,那先來講講無紙化的好處,“微信還是支付寶?”這恐怕是現在付款必問的一句話,衣食住行,甚至更多的領域,都開始出現無紙化的趨勢。移動支付出現之后,出門無需帶紙幣,只要用手機掃碼,就能收付款,即便你坐公交地鐵,也可以通過手機掃碼乘坐,非常方便,這是無紙化之后帶給我們能直接體驗到的便捷。
不可否認,無紙化的推廣,或許能將一個環保、快捷、科技感的世界將成為現實。最終城市將進入智慧時代,智能化服務成為標準。然而,無紙化并不代表傳統的造紙業就會消失,作為造紙業從業人員,應該想的是跟上時代,如何變革?
一、綠色印刷是風向標
從2012年至今,國家就在倡導綠色印刷。造紙行業的污染遏制了我們產業的發展,我們需要創新一些新的技術。這樣才能發展我們的技術。市場反應是,紙漿、煤、油料、化工原料等原材料和輔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使企業生產成本加大,且生產成本上漲幅度超過產品銷售價格上漲幅度,加上市場疲軟因素,嚴重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造紙企業應該尋求新的印刷技術,來贏得更多客戶。
二、造紙歷史賦予的特殊意義
中國紙的文化源遠流長,歷代名紙很多,早期的紙如絮紙、灞橋紙、居延紙、中紙、羅布淖爾紙、灘破紙、蔡候紙等,有的見于著錄,有的是現代考古的實物發現。現在所說的“無紙化”,只不過是紙的形式,由另一個新的載體--“信息紙”替代而已。但在某些特殊場合,比如線裝書,更多的作為藝術欣賞和歷史研究,保留于各類博物館、藝術館、或在一些還需要的場合,供某些人欣賞。
3小結
這個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從前的日子也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時過境遷,通信數字化的普及,讓我們所有訊息都能實時接收到,這給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帶來了極大的效率。新事物的出現必然導致傳統行業的變革,有些淘汰,有些新生,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