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一個在造紙行業摸爬滾打60年的“老兵”;一個致力于將造紙和環保同時兼顧的一線戰士;一個期待民族工業發展的愛國者;一個有著“強國夢”的行業開拓勇士,他就是福建省造紙學會名譽理事長張道沛先生。2018年7月10日,中國紙業網記者對張道沛先生做了專訪。與傳聞中所不同的是,記者看到的張道沛先生,身上不僅透著企業家的精明與干練還兼有文人的儒雅和智慧,氣質不凡、儀表堂堂,眉宇間透露著自信的銳氣,一張樸實誠信的面孔給人以依賴感。作為我國制漿造紙行業的優秀工作者,尤其是在制漿、解決造紙原材料方面,張道沛先生有著豐富的研發經驗。
張道沛
臨危受命解決人民穿衣問題
出生于福建省泉州一個港口鄉村的張道沛,早年畢業于東北工學院,是造紙行業的一名有著60年經驗的“老兵”。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無論是吉林延邊石峴造紙廠的一名技術員,還是福建南平造紙廠的工程師,張道沛都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鉆研。長久知識和技術的積累,在有了一個讓他展現才華的舞臺出現時,終于厚積薄發……
眾所周知,棉花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雖然中國被譽為“絲綢之國”,除了棉之外的絲、毛、麻用品歷史也很悠久。但是由于受地域環境的限制,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產品產量少、價格貴,因而無法大批量供應。“上世紀70年代,因福建省不產棉花,所以時任福建省革委會主任韓先楚同志就下達了一道命令,利用福建盛產的馬尾松木材生產人造纖維漿粕來解決人民的穿衣問題。而這個任務就落到了當時他任職的南平造紙廠。”
據記者了解,南平造紙廠始建于1958年,是福建省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限額以上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共進行四期重點建設項目。也是當時全省的第一個大型造紙廠。自投產以來,工廠一直努力開發造紙原料。建廠以來,累計為國家提供了292萬噸新聞紙和紙漿,為中國造紙工業和福建省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人纖漿粕是三期重點。
“當時省政府在南平地區建立一個人造纖維抽絲廠,即南平化纖廠。主要經營項目是利用馬尾松木材在南平紙廠制造人造纖維漿粕,以供應同行廠原料,但苦于沒有地方購買大型設備,只能通過現有設備進行改造,然后開始試驗生產人造纖維漿粕。期間的困難可想而知,當時張道沛剛設計完我國最大型的1600KW自動裝料的雙鏈磨木機。從設計組長位置調任紙漿車間主任主持這項工作。經過不停地試驗、總結、再繼續……從理論到圖紙再到技術改造,經過大概半年時間,在全車間400名員工一起努力下,終于把人造纖維漿粕生產出來。南平紙廠也成為中國首次用福建馬尾松生產人纖漿粕并大量投放市場,這個系統一直生產到21世紀。”談及這件印象深刻的技術成果,依然令張道沛頗為自豪。人纖漿粕投產創造了經濟和社會效益,張道沛也被評為廠、市、地三級優秀共產黨員及先進工作者標兵。80年代初調省造紙工業公司任總經理,兼黨委書記和省造紙研究所所長。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專家津貼,94年至2007年被選為福建造紙學會理事長。
竹子造紙減少森林被砍伐
“我國造紙的選材除了木材,還有竹子、蘆葦、麥稈、麥草、稻草等等。但國家有政策,要減少森林砍伐,而竹子生長周期短,產量也高,所以中國造紙需要竹子。”張道沛表示,福建省用竹子造紙可追溯到宋代。有史料記載,因木刻印刷的發展,宋代理學家朱熹當年在福建武夷山講學的時候,就發現當地大量使用竹子造紙,并發展木刻印刷。據悉,竹子成長需要2年時間即可,適合手工造紙,且福建當地資源豐富,而樹木則需要8年以上才能成材。
“2014年我國生活類紙巾年生產總值為1000萬噸,生產1噸紙巾需要大量的木材做原料,如果能夠用竹子替代樹木造紙,那么我國每年可以因此減少使用大量的木材原料。”張道沛告訴記者,現在福建省有兩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造紙項目,一個是龍巖長汀縣的連史紙,另一個是三明地區將樂的玉扣紙,至今仍在生產,污染也得到治理。
記者了解到,使用竹纖維造紙,在我國始于唐宋年間,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宋時期竹紙發展很快,市場上十之七八是竹紙。而在工藝上宋代竹紙大多無漂白工序,紙為原料本色。到了元明時期,竹紙更是創造了歷史新篇章,這之中尤以福建發展最為突出。
福建毛竹
“用竹子造紙掉粉掉毛少、手感柔軟舒適。同時,用竹子造紙符合國家清潔生產的發展戰略,可持續循環利用,間接減少森林砍伐。”說起竹子造紙的好處,張道沛隨口道來。“雖然都是造紙原材料,但木材造紙要比竹子造紙復雜的多,因為木材造紙需經過木頭切片、蒸煮、漂白還有解決廢液回收問題,而竹子造紙相對簡單,因為竹子纖維介于木纖維跟草纖維之間,生產過程相較木材來說要簡單一些。”說到竹漿造紙,張道沛興致勃勃。目前,福建省所有的手工造紙,包括上面提到的兩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造紙項目都是用福建省的毛竹作為原料進行制作的。“竹子制漿既有它的優越性,也有它的缺陷。優點當然是它可以抵用木材,減少木材砍伐量,而且它生產周期短也可大量種植。缺點是現在漿廠的年產能要達到幾十萬噸甚至超過100萬噸,如用竹子制漿,要達到這樣的規模是非常困難的。原料供給能力小,供應范圍就不大,所以竹子也可以做一些高精端的產品。”對于用竹子造紙,張道沛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發展民族工業成為造紙強國
目前,中國造紙業已進入轉型關鍵期。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紙張生產及消費大國,在確保需求量的同時要滿足人們綠色環保、高質量和多元化的消費模式,這就需要整個行業不僅要提高產業效率還要在發展的基礎上優化升級和提高質量。
“中國是造紙大國,但還沒實現造紙強國夢,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我們的造紙裝備幾乎都是進口的,國產化率太低,如果要成為制造大國,那么機械、制造行業是絕對不能缺少的。我們要發展自己的民族工業。另一方面,目前整個行業的集中度還不夠,全國有2800家紙廠,規模或規模以上企業占少數,這不符合行業發展方向,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度,才能夠保證其健康、穩定的發展。”對于我國造紙現狀及未來發展,張道沛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他期望各行業同仁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行業發展局面,并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共同推動造紙行業轉型升級。
藝術界有句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說的是只有具有鮮明民族特點的藝術品才能在世界文化寶庫里占據一席之地。這句話也同樣適合于造紙行業。通過不懈的努力,我們定能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造紙項目發揚光大,因地制宜,做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元化產品。隨著造紙行業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行業科技人才的不懈努力,必將推動造紙行業進入新的階段。希望張道沛這個造紙行業60年老兵的“強國夢”能早日得已實現!
知識小鏈接:竹子的工業和商業價值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加上我國木材資源稀缺,人們希望用一些別的材料來代替,因此竹材資源得到了廣泛開發。近年來,以竹纖維為原料制成衛生紙正在顛覆傳統生活用紙市場。除了紙品質量,竹紙最大的優勢是環保。當前,國家對環境保護日益重視,以普通毛竹為主材的竹紙適時推出,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也做到了對環境的保護。除此之外,竹纖維還有獨特的親膚性。所以,可單獨紡紗織布,還可與棉、麻、氨綸及其他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混紡交織制作T恤、女性高檔時裝、男士襯衫等織物。竹纖維成本低廉,減少了紡織品對原油的嚴重依賴,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其市場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