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就是這么快,轉眼2018年新年已過完。隨著時間的推進,圈內部分上市公司陸續公布或修正了2017年業績預告。
有報喜的。比如:勁嘉股份全年實現營收29.45億元,同比增長6.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5.77億元,同比增長1.02%。尤其是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勁嘉的凈利潤為5.53億元,同比增長25.82%,表現相當不錯。
長榮股份預計實現凈利潤1.36億-1.63億元,同比增長0%-20%。據解釋,業績增長主要是由于下游包裝印刷行業增速加快,國內銷售出現“較快增長”,海外銷售實現“大幅增長”。
有報憂的。同為煙包印刷企業,在港上市的貴聯控股發布盈利預警,預計2017年核心業務凈利潤同比下降不超過40%。這主要是由于其華東地區客戶存庫過大、低檔產品需求疲弱,以及因投標競爭激烈煙包價格下降等因素導致的。
同樣出現下滑的還有印鐵制罐企業寶鋼包裝及4個多月前剛剛上市的創源文化。前者預計2017年實現凈利潤600萬-900萬元,同比降幅在8.95%-39.30%之間;后者預計實現凈利潤5668.34萬- 6650.85萬元,同比下降12%-25%。
有喜憂參半的。比如,界龍實業發布預盈公告,預計2017年盈利3000萬- 3600萬元,但在扣除出讓上海龍櫻彩色制版有限公司100%股權等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后,預計虧損2000萬-2600萬元。
由于產品不同、所處發展階段不同,各個企業的業績表現更多體現的是其自身的經營實力。
整個印刷圈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又收成如何呢?在紙價跌宕、環保施壓的情況下,傳說中的市場回暖是確有其事,還是鏡花水月?下面就來扒一扒。
“相殺”一年,印刷、造紙業成績單的三個“意外”
1月2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營收和利潤情況。
三好同學發現,在圈內老板被攪得惶恐不安的2017年里,“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簡稱“印刷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交出了一份相當不錯的成績單:實現營收8163.1億元,同比增長6.5%;利潤總額558.7億元,同比增長6.9%。
利潤增速比營收快了0.4個百分點,增產又增收,一舉扭轉圈內企業多年來“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局面。
單就利潤總額增速來看,2017年甚至創出了近三年的新高。可為對比的是,2015年,印刷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僅增長5.0%,2016年更是出現4.5%的負增長。
再往前看,2014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速雖然達到7.3%,比2017年高出0.4個百分點,但卻比同年營收增速低了2.2個百分點。
2014-2017年印刷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和利潤總額增長率變化
這樣的轉變出現在紙價大幅波動,圈內老板備受煎熬的2017年,著實令人意外。考慮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印刷業總營收中的占比超過60%,也就完全有理由相信:2017年,印刷市場回暖所言不虛。
當然了,印刷圈的業績增長再亮眼,還是沒辦法跟造紙行業比。2017年,“造紙和紙制品業”(簡稱“造紙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收15413.1億元,同比增長13.7%;利潤總額1028.6億元,同比增長36.2%。利潤增速比營收高出了22.5個百分點,人家這才叫“小增產大豐收”。
一想到過去一年,在紙價“過山車”般的行情中,本應相親相愛、攜手前行的造紙廠、印刷廠,關系空前緊張,個別地區甚至出現兩類企業相互“宣戰”、相互“搏殺”的局面,有老板可能要說了:紙廠發的還不是“昧心財”?他們暴漲的利潤是建立在印刷廠的“痛苦”之上的。
在這一輪長達一年多的紙價跌宕中,部分紙廠、紙商的表現確實令人難以恭維。在不期而至的市場動蕩中,為了維持高價、獲取暴利,亂象頻出,喪失了產業鏈上下游應有的道義和互信。
不過,對比過造紙、印刷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統計數據,三好同學發現了三個“意外”。
一是造紙行業的營收沒有想象中增長快。回首2017年,各位老板覺得紙價漲幅有多大?多了不敢說,百分之二三十沒問題吧?如果達到這一漲幅,只要造紙行業的產量不下降,營收增幅就至少不會低于20%,可實際上只有13.7%。
二是造紙行業的利潤率沒有想象中那么驚人。2017年,造紙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比營收高出22.5個百分點,部分上市公司利潤翻了一兩番,那造紙行業的利潤率是多少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整體水平是:8.25%。在實體行業中當然算不錯的,但是沒有三好同學的想象高,跟印刷業也沒有顯著優勢。2017年,印刷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率是7.93%。
三是紙價跌宕并沒有拉低規模印刷企業的利潤率。紙價上漲一度讓圈內老板壓力重重,并且確有企業因無法快速實現價格傳導陷入虧損或利潤下滑。但從整體上看,2017年印刷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不降反升,利潤率比2016年提高了0.96個百分點。對一個行業來說,這樣的增幅相當可觀。
造紙、印刷業的利潤率曲線
在各紙種價格大幅波動、屢屢創出近年新高的情況下,造紙行業的業績上揚在情理之中,而印刷業的利潤率不降反升就有些讓人鬧不懂了。
因為在造紙、印刷及下游客戶的產業鏈關系中,印刷企業的地位相對弱勢,無論是面對集中度更高的造紙廠,還是規模通常更大的下游客戶,議價能力都不是很強。在這一輪近乎史無前例的紙價波動中,印刷廠通常也被認為受創最深。
可產業經濟的運行就是這樣出人意料。由此是不是可以推論:紙價上漲對印刷業的利潤完全沒有影響呢?好像也并非如此。
三好同學將國家統計局的相關統計數據分解到每個月后發現:造紙、印刷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營收走勢高度相似的同時,利潤總額曲線卻呈現出更多的負相關。
先來看營收。去掉1-2月的合計值,可以發現,造紙、印刷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的高點均出現在6月份,分別為1455.4億元、843.3億元;低點均出現在11月份,分別為984.1億元、602.9億元。從環比走勢來看,1-7月和11-12月,兩個行業均同漲同跌,只是在8-10月三個月表現相反。
看到這,有老板可能要問:為什么不把1、2月份也分開來說?因為國家統計局只公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月的合計值,所以無法細分。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