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自2017年年底至今年5月,亞馬遜中國圖書部連撤三倉。是亞馬遜在中國的市場前景大勢已去?還是業務調整,轉型服務電商?
說到電商,國人自然想到京東、天貓。不過在世界范圍內,亞馬遜依然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頗有獨孤求敗的英雄寂寞。
2017年1788億美元的財報,30%的銷售增長率,雖不能驚爆眼球,也讓這艘世界級的商業航母的股價,從2015年的330美元檔飆升到了2018年的1600美元檔,比國酒茅臺的瘋狂增長,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就是這個幾乎壟斷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日本等諸多發達國家綜合電商領域的霸主,在中國,近兩年卻顯露頹勢。
頹勢已顯?亞馬遜裁撤大半圖書倉庫
關于頹勢,是僅就其圖書業務而言的。亞馬遜作為綜合電商,其他如海外購、家電等諸多領域,筆者不了解也不敢妄加評論。甚至,僅對圖書部分的判斷都可能引發讀者疑義,口說無憑,我們用一點透明數字說話。詳細的銷售數據,作為商業機密,筆者無從得知也無權泄露。但只從其中一點,便非常容易看出端倪,這就是亞馬遜中國圖書部的物流現狀。
鼎盛時期,亞馬遜中國圖書部在國內擁有7個配送倉(亞馬遜稱其為運營中心),分別為北京倉、天津倉、江蘇昆山倉、廣東廣州倉、湖北鄂州倉、遼寧沈陽倉和四川眉山倉。就地理位置來說,跟現在的當當圖書倉、京東圖書倉基本吻合,布局合理,配送范圍覆蓋全國,可以以最短的時間送達任何主流消費地區。
2016年下半年,天津倉首先停止采購。這個比較容易理解,畢竟北京倉和天津倉的覆蓋面相對雷同,為避免資源浪費,停止采購無可厚非。但是,2017年12月沈陽倉停止采購、2018年3月眉山倉停止采購、2018年5月鄂州倉停止采購,半年內連撤3倉,動作幅度不可謂不大,僅僅用企業經營策略調整,已經不能完全解釋。
有一種解釋是倉庫沒有取消,只是采入剩余三倉內再自主調配到其他幾倉。但這種說法很難站的住腳,亞馬遜的后臺系統,是同步世界其他亞馬遜網站的高智能操作系統,既然能通過一次分析就確認各倉需求,再改回分步操作,明顯舍本逐末,既增加成本,也不符合云智能大數據分析的邏輯方向。所以只能認為,無論亞馬遜中國的這幾個倉庫是否真正停止使用,起碼圖書業務部分,確實已經從亞馬遜這幾個倉庫徹底剝離了。
再者,且不說僅剩的3倉圖書采購量不增反降,只從國內電商行業的先進性來分析,目前中國物流配送效率世界第一,送達時間已經快捷到以小時計算。想占有市場,普通消費者在價格、質量因素之外,對時效性的要求近乎苛刻。簡單說就是:速度!速度!速度!亞馬遜中國圖書部停止幾個支點倉庫采購之后,已經無法對全國快速覆蓋,隨之而來的,必然是配送效率的降低,這是無可辯駁的。價格沒有巨大優勢的情況下,配送延遲24小時甚至更多,國內民眾,大多不會買單。
業務調整?轉型電商服務方向仍需考量
相比于亞馬遜中國圖書部連撤三倉,亞馬遜第三方圖書經營卻連年上升。有人分析,亞馬遜未來的運營方向是成為服務商,以天貓為目標進行發展。確實,按亞馬遜圖書近年走勢來說,以四川文軒、浙江博庫幾大圖書銷售電商為主的第三方銷售趨勢比較穩健,其中部分原因離不開亞馬遜的成交邏輯:價低者占據購買鍵,自營保護不足,對第三方造成一定偏袒。從這方面看,說第三方經營將成為亞馬遜主流模式貌似也不能算錯。
但是,事物發展具有兩面性,這種經營方向假想,從內外兩個層面都顯得并不牢固。
對內,亞馬遜圖書收取第三方的經營費用已從數年前的個位數,上升到兩位數,已知目下圖書行業利潤越來越薄,第三方把高比例利潤拱手讓出,到底是否情愿,還會情愿多久,這是未知的。
對外,現成的龐然大物攔路在前,亞馬遜在全球范圍內話語權再強,在國內交易平臺領域,都無法跟天貓相提并論。天貓靠管理層的超前戰略眼光、成熟的運營體系、多樣化的運作模式、龐大的穩定顧客群體,已經立于先手不敗,亞馬遜不知需要多大的資本運作,才能從電商服務商體系中奪取半壁江山。
未來出路?電子書市場與精品化路線尚不明朗
那么,亞馬遜中國圖書的出路在哪里?從目下看,最能拿出手的應該是kindle電子書項目,不能不承認,這個項目上,亞馬遜展現出驚人的市場嗅覺,市場占有率處在領先地位,而且取得了驕人的增長率。可是,kindle電子書,無論在亞馬遜內部管理還是社會普遍認知上,都不是傳統的圖書經營范圍。Kindle電子書雖然與傳統圖書有很大的關聯性,也可能是未來圖書的發展方向,以它為衍生利潤點,收益可觀,但判定其完全取代時下的傳統圖書銷售還為時過早。
據亞馬遜工作人員透露,亞馬遜并沒有收縮業務的想法,下一步會以精品化路線為主營思路,具體的模式方法,還在醞釀之中。但除了壓縮庫存,也沒看到亞馬遜本身的明顯調整出現。這就讓筆者不禁感慨,中西方的巨大文化差異,也許這就是亞馬遜目下境遇的根本原因之一?
失意歸因?優化用戶體驗或為變革關鍵
實體店時代,德國貝塔斯曼缺乏變通導致最終黯然退出中國市場。2000年卓越網建立,2004年亞馬遜收購卓越網開始霸業征程。同樣是2004年,京東上線,而直到2007年,京東商城才正式映入公眾視野。可以說,無論從起步、資源等各個方面,亞馬遜都占有優勢,可為什么京東后發先至呢?其中有個十分微小的原因,可能未被關注到。
亞馬遜的頁面搜索邏輯,不是完全符合國人思維模式。這也許是不同的文字語法造成的,國人,除了極少一部分在西方生活過,或者從小大量接觸西式教育的購買者,大部分都不是非常認可亞馬遜的搜索、分類、篩選等方式。作為全球統一頁面架構,自然有其先進性,但到了國內,營銷模式雖有區別,但邏輯方面,筆者沒發現亞馬遜中國和日亞、德亞、美亞等網站有什么針對性修改。筆者也從亞馬遜購物過,也問過身邊的人,大家感覺很近似,總感覺哪里不對,但又確實說不出來。重點是,一直都不對,從來沒改過。
這種問題,本質上并不是什么原則性問題,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各種電商平臺此起彼伏,各種銷售模式層出不窮,拼購、代購、極速購......每家都在不停的優化購物體驗。以京東圖書為例,各種引流方式方法飛速擴展,從與亞馬遜基本持平,短短一兩年時間,模式數量超越亞馬遜已成倍計,配合常規的商品營銷手段,出現高速發展理所應當。
市場告訴我們,如果不能讓消費者一直保持酣暢淋漓的美好購物體驗,不能保證不停向更好的方面進行調整改進,在太容易粉變黑的當下,任何一點小的瑕疵,哪怕只是簡單的停滯,都有可能導致崩盤,亞馬遜中國圖書的愈行愈遠,可能就在情理之中了。
綜上所述,筆者在想,亞馬遜中國圖書自營業務的明天到底在哪里?會不會很快告別這個中國的文化舞臺?是破繭重生還是壯士斷腕,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