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外媒稱,專家警告,泰國政府推動當地廢料轉化能源(waste-to-energy)的政策已導致當地塑料垃圾進口激增,泰國很可能成為全球“垃圾之國”。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11日報道,泰國生態警示復蘇組織主管潘沖指出,泰國最近的廢物管理趨勢,與正確的廢物管理方式背道而馳。
她說,泰國政府目前所朝的方向將使得廢物管理問題不能獲得妥當解決,并導致其他國家的垃圾被傾倒到泰國。
潘沖說:“廢料轉化能源是其中一個造成最大污染的廢物管理和生產能源方式,因為燃燒垃圾不但會釋放有毒污染氣體,遺留下的灰燼也是非常危險的,須小心通過填埋處理。此外,建造許多小型廢料轉化能源工廠也是非常糟糕的決定。”
報道稱,她表明:“我不是要否定廢料轉化能源的好處,這是其中一個處理無法再循環廢物的可接受方法,但我們應只有幾個大型、備有控制污染措施的廢料轉化能源工廠。”
另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此前報道,中國已開始將來自境外的塑料垃圾拒之門外。報道稱,從2018年1月1日起,中國停止進口塑料垃圾及其他垃圾,塑料垃圾通往中國的大門關閉了。
禁廢令給世界廢料回收行業沖擊
毫無疑問,中國的這項禁令讓一個過去鮮為人知的暴利行業暴露在陽光下。西班牙《國家報》報道里寫道,專家指出,在很大程度上,發達國家之所以在環保方面取得成就并不是因為自身采取的環保措施,而是得益于將污染廢料運往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政府不應在國內制造虛假繁榮,而應當把發達國家不要的東西同樣拒之門外。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根據新規,中國自去年年底叫停廢塑料進口,并要求進口廢紙中的“夾雜物”———幾乎不可能清理干凈的書釘、膠水、黏性殘留物以及有異味的垃圾碎片———含量必須低于0.3%這一嚴格標準。
北美第一大生活垃圾回收商休斯敦廢物處理公司總裁吉姆·菲什說:“這幾乎就像一夜之間關閉了閥門。”在美國,中國的新規定意味著更多垃圾將被留在國內,也意味著美國垃圾填埋場將有更多廢物。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廢料航運商艾倫公司設施內,被壓扁的塑料瓶隨處可見、堆積如山。在一間倉庫內隱約可以看見成堆的辦公用紙和被壓扁的紙箱。
美國可回收廢品的價格一路走低。去年10月,廢紙的價格暴跌35%至40%。失去中國這一最大買家,不少美國垃圾回收公司努力尋找替代者。可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中國市場那樣吸納如此大量的可回收垃圾。
而中國針對“洋垃圾”的進口標準還在不斷的校正。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15日報道稱,作為廢紙的最大需求國,中國自3月起加強了對進口廢紙的品質管理,接受報價的貿易商正在減少。日本“關東制紙原料直供商工組合”連續3個月決定放棄出口廢舊瓦楞紙。
報道稱,中國自3月起把進口廢紙時的雜質比例上限從此前的1.5%降低至0.5%。由于中國的標準變得嚴格,日本的貿易商對于對華出口敬而遠之,正在轉向對東南亞出口。日本1~3月的對華廢舊瓦楞紙出口量同比減少4成。
即使想在日本國內銷售過剩的廢紙,但由于日本國內造紙企業庫存充裕,導致缺乏購買意愿。目前廢紙批發商從回收業者等手中采購廢舊瓦楞紙的價格為每公斤10日元,與創出近期高點的2017年夏季相比下降了2日元(17%)。
此外,混雜著銅和鉛等雜質的鐵廢料的出口量也在減少。日本2018年1月的出口量僅為2017年月平均值的7成,2月下降至2成多。
運輸廢棄物的海運公司遭受的打擊也很大。有大型海運企業表示,“貨物量正在明顯減少”。日本海事中心的統計顯示,2月日本對華集裝箱運輸量同比減少36%。原因在于按品類來看最多的“木材紙漿、廢紙、紙類”運輸量減少一半。從美國對華運輸量來看,紙類等也大幅減少。
對于以定期航線往返的集裝箱船而言,從中國向歐美運輸家具和家電,返航時裝載廢紙和廢料的做法已經成為慣例。在貨物流動方面,從中國向歐美的運輸占據壓倒性多數,中國進口的廢棄物對海運企業來說是歸程的重要貨物。
“中國的環保對策是來真的”,由日本廢紙批發商組建的“全國制紙原料商工組合聯合會”的理事長栗原正雄感到警惕。
不要再懷疑中國對環保和對待洋垃圾的決心。據參考消息網記者了解,4月中旬,中國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又聯合印發了《關于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中國禁止進口固體廢物名單又有新變化。從2018年底開始,陸續有包括廢五金、木廢料等32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
倒逼全球重視垃圾良性管理
中國大幅提升固體廢物進口標準的舉措無疑讓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洋垃圾”輸出國感到不適應,垃圾出口國仍在努力尋找能替代中國的辦法。
各國拋出了不同的想法:據媒體報道,歐盟表示正在考慮對塑料使用征稅,英國打算將一些垃圾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美國則要求中國取消上述禁令。但專家指出,這些建議都不是長期并可以在垃圾管理方面建立一個新的全球秩序的解決辦法。
西班牙環球網站的報道稱,目前東南亞國家尤其是印度為發達國家的垃圾處理提供了一個替代方案。印度的經濟發展不如中國迅速,而且此前是世界第二大垃圾進口國,在中國宣布禁止進口塑料垃圾之后,美國出口到印度、印尼和越南的垃圾數量有所增長。
但是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增長前景良好,可以預見它們遲早將采取與中國相似的措施。因此工業化國家需拋棄讓發展中國家及其勞動力處理垃圾的傳統觀念;而發展中國家也需像中國一樣更加高效和果斷地投資垃圾處理基礎設施,改變消費習慣,堅持以循環經濟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只有這樣,工業化世界才能為有其他主角加入的新發展做好準備。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高標準、嚴要求對美國企業而言也并非都是壞事。美國集裝箱回收研究所所長蘇珊·柯林斯說,對美國可再生行業從業者而言,中國對廢物進口的打壓介乎挑戰與危機之間。為達到中國設定的進口標準,一些美國廢品回收企業不惜高價啟用人工智能完成垃圾分揀。俄勒岡州一家企業就引進這樣一套系統:機器人將不可回收物從可回收物中挑出,機械手臂每分鐘可以分揀80次,而最高效的工人只能達到每分鐘準確分揀30次。不過這套系統價格昂貴,并非每家企業都用得起。對于多數廢品回收企業來說,細化垃圾分類、從源頭控制可回收垃圾的“清潔性”或許是最實際的選擇。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重新制定回收垃圾標準,并考慮增加廢紙專用垃圾桶,以減輕垃圾分揀壓力。一家廢品回收公司甚至考慮在垃圾車上安裝攝像頭,監控人們是否按要求丟垃圾。
中國禁令生效后,澳大利亞會有61.9萬噸材料受影響,市值5.23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6.8億元)。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援引悉尼廢品再生回收公司業務發展經理加思·蘭姆的話報道:“中國的禁令會產生很大影響,因為市場將涌入大量可再生材料,價格肯定崩盤。”
不過,澳大利亞環境和能源部長喬希·弗賴登伯格在聲明中說:“盡管中國的禁令會給一些行業帶來壓力,但同時也會為一些回收行業創造機遇。” 澳大利亞廢品管理聯盟首席執行官蓋爾·斯隆分析指出,業界理解中國的做法,明白中國希望推動國內循環經濟的發展。而這對澳大利亞來說也是發展本國循環經濟、為該行業創造工作崗位的機會。斯隆表示,澳大利亞應當摒棄“投入、生產、丟棄”的傳統概念,設計一個“再回收、再利用、再生產”的模式,讓生產商購買可回收垃圾并循環利用。
而不同于澳大利亞,日本已經有先進的“再回收、再利用、再生產”方法,但受價格等因素影響,依然向中國出口大量“洋垃圾”。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統計顯示,2016年日本向中國出口約84萬噸廢塑料、28萬噸廢紙。根據日本的貿易統計,日本出口的廢塑料中約一半出口到中國,出口廢紙中約70%出口到中國。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所辦《通商弘報》去年9月報道,中國有關政策的變動會對日本產生不小影響,甚至有觀點認為日本對華“再生資源”出口市場可能消失。一名在日本從事廢紙出口的業內人士說,失去中國市場后,日本的廢紙出口可能會跟英國一樣轉向東南亞國家。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劉曉宇教授指出,中國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短期內無疑會對美澳日等傳統垃圾輸出國的相關產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看,此舉不僅將大幅提升中國國內相關企業處理本國固體廢物的能力,增加回收率,降低固體廢物處置的單位排污量,從而進一步解決我國環境污染問題,同時也會倒逼全球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和相關技術的進步,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