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 境外固體廢物曾補充我國資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但目前治理成本已超進口“洋垃圾”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 “洋垃圾”走私在我國已形成境內外勾結、分工明確、運作熟練的犯罪鏈條
◆ 對“洋垃圾”非法入境必須嚴防猛打,同時,我國垃圾的科學分類還須加快腳步
深圳海關嚴厲打擊"洋垃圾"進口。
海關總署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8”專項第三輪集中行動于5月22日6時正式啟動。廣東分署及天津、上海、南京等25個直屬海關在北京等17個省(區、市)同步開展收網行動,一舉打掉涉嫌走私犯罪團伙39個。這是近年來全國海關開展的最大規模打擊“洋垃圾”走私集中行動。
“洋垃圾”由來已久。上世紀80年代,為緩解材料不足,中國開始從國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成為全球重要的廢品回收國。據統計,從1995年至2016年間,中國進口垃圾從450萬噸猛增至超過4500萬噸。
合理利用境外固體廢物,對補充中國資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迅速變化,制造業比重顯著下降,對原材料的需求也相應減少。此外,由于中國相關技術的落后和相應管理的缺失,進口、堆積、處理“洋垃圾”過程帶來的次生污染也十分嚴重,相應的治理成本已經超過了進口“洋垃圾”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同時,經過數十年的工業和社會發展,中國不僅有日益繁榮的城市和農村生活導致的大量垃圾,也有快速的工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帶來的工業垃圾。而中國現有的垃圾分類制度、垃圾填埋、焚燒處理、無害化處理能力都遠遠無法趕上垃圾堆積的速度,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在此背景下,禁止“洋垃圾”入境勢在必行。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2018年1月1日,中國正式施行新規,停止進口包括廢塑料、未分類的廢紙、廢紡織原料等在內的4類24種“洋垃圾”。到2019年年底前,將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
中國這項禁令讓一個過去鮮為人知的暴利行業暴露在陽光下。目前,“洋垃圾”走私在中國已形成境內外勾結、分工明確、運作熟練的犯罪鏈條。
對“洋垃圾”非法入境必須嚴防猛打,特別是要進一步強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加強固體廢物屬性鑒別實驗室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堵住“洋垃圾”入境長效機制,持續嚴厲打擊“洋垃圾”走私。
在堵住“洋垃圾”入境的同時,中國垃圾的科學分類還須加快腳步。宜盡早出臺配套政策,為國內可回收物再利用提供渠道和空間,幫助再生資源企業由依賴國外垃圾轉向消化國內垃圾,實現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