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未來的包裝紙市場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景況,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女士五年前接受《紐約客》采訪時說的那番話頗有先見之明:“市場衰退得這么快,人們根本不可能扭轉局勢。”“這次是真的不同,大小企業都受到了影響。過去,大風浪只沖走沙子,留下巖石。現在風浪這么大,甚至把一些巖石都給沖走了。”
縱觀若干年來的中國歷史,總是在一個極端向另一個極端搖擺。在經歷了三十年的物質極度貧乏之后,忽然間,我們已經進入了商品和產能極度過剩的時代。
這種過剩,在各行各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包裝紙行業則尤其明顯。2017年,中國的包裝紙產量為6400萬噸,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強。而在上世紀80年代前,除中國東北及少數大城市以外的地區,見過包裝紙的中國人真不多。
到2010年,隨著歐美經濟衰落,中國經濟增速開始回落,包裝紙需求達到了頂峰,但由于累積增加的產能過多,包裝紙一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價格持續低迷。以至于包裝紙行業經過六年的淘汰整合,淘汰了二三千萬噸的落后造紙產能后,才實現供需弱平穩。然而,2016年來的價格瘋漲,造紙行業迎來了短暫繁榮,產能擴張的潘朵拉盒再次被打開。
據不完全統計,2018即將投產的新增造紙產能就高達1000多萬噸,而其中尤以湖北的情況最為夸張,這個經濟總量約為廣東三分之一強的內陸省份,包裝紙的年需求量不足300萬噸,但新增的造紙產能就遠超1000萬噸。而在同一時期,經濟蓬勃發展的東南亞和中東地區宣布的箱板紙總產能也就250萬噸。
如今,中國經濟進入了降速換檔,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型轉型升級的新時代,拉動包裝紙需求的出口和內需面臨大幅回調。毫無疑問,未來中國包裝紙的需求量將大幅減少。那么,究竟將減少到多少萬噸,我們不得而知,但有幾個數據值得參考。中國經濟總量遠不及美國,但美國瓦楞原紙及箱板紙總量為4300萬噸,比中國少2000多萬噸。東盟人口為7億,但包裝紙問題不足300萬噸,如果中國降到東盟的水平,則只需600萬噸。不過,基本上可以肯定地是,應該不太可能降到1980年的十萬噸級別。
因此,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中國的造紙業掀起了大漲價、大洗牌和向外擴張的風潮。
大漲價大家已然有目共睹,大洗牌本文不作探討,但將可能是未來中國包裝紙企業謀生存的關鍵決斷的向外擴張則,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2018年5月25日玖龍紙業(12.8, 0.14, 1.11%)(02689)宣布,該公司全資附屬ND Paper LLC擬向Catalyst Paper Holdings Inc.收購目標公司Catalyst Paper Operations Inc.全部股權,代價為1.75億美元。目標公司于美國特拉華州注冊成立,擁有及經營兩個漿紙廠,分別位于美國緬因州Rumford及威斯康辛州Biron,從事制造及分銷各類木漿、紙張及紙制包裝物料的業務。兩家廠合計有52萬噸制漿和90萬噸造紙產能。
而另一個紙業巨頭山鷹紙業更是后來居上,海外擴張計劃風聲水起。2017年7月20日,山鷹紙業以19.52億元的價格收購北歐紙業(Nordic Paper)100%的股權。 2018年4月,山鷹紙業收購芬蘭北方生化公司(BorealBiorefLtd.)多數股權,并為該公司在芬蘭北部計劃投資9.5億歐元的年產40萬噸紙漿廠項目提供融資。
而近來,日本制紙以巨虧的方式賣掉理文的股權退出中國市場,王子制紙也中止了在南通的二期計劃,中隆紙業則一舉關閉了在上海的45萬噸包裝紙產能,選擇加大對越南的投資。而看多中國包裝紙行情的榮成紙業,其湖北基地陷入了長時間的停產狀態。
如今,中國的包裝紙行情令很多人茫然不解,無論紙廠怎樣下調需求預期,但實際需求仍然低于預期,導致玖龍、理文、建暉等幾大紙廠不得不推出停機并降國廢的舉措。
可以預見,中國包裝紙市場的退潮,可能又將令所有包裝紙行業人士始料不及。未來的包裝紙市場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景況,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女士五年前接受《紐約客》采訪時說的那番話似乎頗有先見之明:“市場衰退得這么快,人們根本不可能扭轉局勢。”“這次是真的不同,大小企業都受到了影響。過去,大風浪只沖走沙子,留下巖石。現在風浪這么大,甚至把一些巖石都給沖走了。”
多地紙價連續下調,也有這些原因!
最近一周,整個市場都沉浸在降價、停機、停收的陰霾籠罩下。都說“大廠微動,市場大動”,各地多個紙廠也跟上了降價的步調。此次調價”套路”因紙廠不同而變化多端,甚是有意思。
25號至29號期間:
蜻蜓點水式降價的紙廠最多,領頭的要數分散在各地區的理文玖龍分廠了。以廣東東莞理文為例,每天來點30—50元/噸不等的小幅降價,給你的小心臟觸電的感覺,5天內幅度達到了210元/噸。
還有以安徽兆隆紙廠為例的跳水式降價,突然告訴你我要降100了,25號26號連著來兩天,就趕上你東莞理文五天的量了。愛湊這個熱鬧的還有揚州永豐余、九江理文,100—120元/噸起降,玩的就是心跳。
最有意思的要數山鷹,隔兩天跳出來宣布掉個70或者80的,不多不少。看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就是找點兒存在感式降價了。
說完了“套路”,我們來說說原因。簡單粗暴地整理一下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供諸位參考。
一、成品紙的進口,就像是在沸騰的水里澆了一瓢涼水,給需求緊繃的市場以緩沖。
據紙去哪了調查,國廢價格上升導致成品紙價格飆升,許多二級廠都轉向進口外國原紙。光是2017年進口瓦楞紙64.86萬噸,同比增加666.25%,2017年進口箱板紙89.63萬噸,同比增加37.10%。進口箱板瓦楞紙紙對國內供需形成一定補充,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國內廢紙的需求。
二、多數紙廠國廢庫存量充足,收購意向弱。
據紙去哪了小編往期數據顯示,近期國廢大盤指數下跌,國廢走勢整體走低。再加上此次第13批外廢配額剛剛火熱出爐,雖說后續各批外廢逐步發放少量配額,但是預計不會出現外廢進口配額完全緊缺的情況。
此次拿到外廢的4家紙廠全是浙江地區的,再加上浙江、廣東等地的紙廠國廢庫存充足,收購意向不高導致調價。
三、國廢價格區間穩定,上下浮動屬正常現象。
按照正常的市場邏輯,生產成本一定會由于產業鏈的調整控制在一定的區間內,不可能永遠地漲上去。所以說,原料這塊不管工序怎么樣,一定會在一個合適的價格區間進行調整,不會太高。
如果說國廢的價格過高的話會出現一些原材料替代,例如新興材料秸稈、蘆葦等等,造紙的時候也可以用木漿等代替。
所以在整體上來看,價格區間還是較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