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當過教師教過書,干過銷售賣過設備,33歲的張丹丹,梳著低馬尾,穿著合身的藍色小西裝,語速很快,還帶著點東北大碴子味兒。說話時,張丹丹時而爽朗大笑,眼睛亮亮的。從老師到翻譯,從銷售再到帕麗哈紙箱機械公司的總經理,短短幾年,太多的經歷,讓她迅速成長。這個東北姑娘用敢拼、熱愛,生動闡釋著生命在于“折騰”的要義。
入行一月半就要單干
螺絲、螺母、齒輪、輪軸……大學主修商務英語的張丹丹原本對這些機械部件一無所知,一看就懵,而現在調試起設備來得心應手,令很多外國客戶刮目相看。
在紙箱包裝機械生產基地東光,女老板并不少,而張丹丹是唯一的外來者。
2009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張丹丹先是在太原做了半年的老師。來滄州看望親戚時偶然接觸到紙箱包裝機械行業,從此來到東光以一名翻譯入行。
老板給的工資是每月1000元,對此她說:“半年內工資你定,甚至不給工資都行,但半年后工資我說了算!”張丹丹頗有自信,她要靠自己的能力吃飯。
2010年東光紙箱機械國際展銷會上,張丹丹從網上聯系了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的十幾名客商,初戰告捷。但因為各種原因,一個半月后,她選擇了辭職。
接下來怎么辦,要繼續打工嗎?面對很多老板提供的翻譯和銷售工作,她卻決定要單干。
在2010年,東光的包裝機械開始走出國門,當時,東光縣城內翻譯極少,而學外語并當過老師的張丹丹成了很多老板“搶人”的目標。不少老板邀請她到企業做翻譯。甚至在去印度參加展會時,一家湖北的企業老板極力邀請,想讓她在印度負責銷售。
其實,掙錢養活自己對張丹丹來說不是問題。對她來說,掙錢的方法有很多,甚至成交一筆單子的提成就夠她一年的花銷。“光做銷售,一年也能掙幾十萬元。”張丹丹笑著說。她曾和別人賣出去一條二手生產線,分到20多萬元。
但她卻想過不一樣的生活。同時,在一個多月的接觸中,她對東光紙箱包裝機械產業有了初步了解,了解到國際市場正在迅猛增長,她感到自己有更大的空間。于是,她有了打算。
賺錢不是唯一目的
如果說職業生涯是一個圍城,張丹丹就要沖破它的藩籬。打工的時候,張丹丹就想什么時候自己要成立銷售公司;等擁有了自己的銷售公司,她又憧憬著建生產工廠。如今,這一切都逐步實現了,她的帕麗哈公司在去年還被授予納稅貢獻獎。
初到東光時,連螺絲都搞不懂,客商讓她翻譯,她得轉過身去問老板;設備價格、市場行情她更是一無所知,而現在,各種機器、上千種配件她都耳熟能詳,甚至可以自己安裝、調試,對于市場她早已駕輕就熟。
她利用各種機會學習,在談判時、在飯桌上、在車間里,她都想方設法去討教。甚至,現在她還想去紙箱生產廠呆一段時間,去了解客戶的想法。
她坦言,這些年自己掙了一些錢,但也交了不少學費。經驗不足曾讓她吃過大虧。由于太過輕信別人,兩個外國商人利用合同的疏漏,讓她不但沒掙錢反而損失了7萬元。
在這些不斷折騰的背后,掙錢是其中的一個動力,但卻不是她唯一的目的。
她租房子建廠的時候,有人說她還要把生產的利潤拿走,也有人勸她,有了訂單直接從別處調,多省事,何必自找辛苦?
她卻有自己的見解:“我建廠不是為了要把生產環節的利潤拿走,而是要生產更好的設備。我要用更好的零部件組裝出更好用的設備。”
讓事業發展更有底氣
一個外來戶,一個對設備一無所知的大學畢業生,要想在企業林立的市場上站穩腳跟,外人很難想象張丹丹經歷了什么樣的困難。
熟悉了東光的紙箱機械公司還不夠,張丹丹還去了南方萬聯、富利等地考察,甚至只身一人去印度參加展會。
“實踐出真知。”張丹丹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她做的機器數量不多但品類不少,就是為了多接觸多積累經驗。
20幾歲出來闖蕩,張丹丹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著清楚的認知,“如果我的事業還有20年,我希望后15年內說話有底氣,做行業的明白人。”
在產品上,帕麗哈開始做的是單面機,跑板速度從70米逐漸提高到了100米,逐步向高端靠近。在印度安裝第一條生產線時,張丹丹一住就是20多天。在從機械小白到大咖的路上,張丹丹做得踏實認真。
市場方面,在2010年,整個東光紙箱機械產業只有兩三家參與對外貿易,張丹丹就去印度考察了兩回,并且這個習慣延續至今。隨著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在了解國內外市場的同時,丹丹又把目光瞄準了紙箱產業。提前了解客戶需求,主動出擊,張丹丹想著快走一步。
“以后,我們打算定型某一類產品,做好做精,主攻國外市場。”關于未來,張丹丹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