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黃島口岸,檢驗檢疫人員按規定對來自澳洲的貨物實施現場查驗時發現,該批貨物衛生狀況差,夾帶大量的廢塑料、廢木材、廢金屬、易拉罐、廢舊衣物等夾雜物,經分揀夾雜物含量達1.92%,遠超《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廢紙或紙板》中“其他夾雜物含量不超過0.5%”的控制標準要求,檢驗人員判定該批廢紙環保項目不合格,并移交海關作退運處理。這是山東口岸檢出的單批最大重量的環保不合格進口廢紙。
自新版進口廢物原料環控標準發布以來,山東檢驗檢疫局一方面多渠道加強對外宣傳,提醒國內收貨人和國外發貨商認真學習新標準,確保發貨質量,一方面強化口岸檢驗,堅決防止洋垃圾闖關入境,取得顯著成果。自3月1日新標準正式實施以來,該局共依據新標準截獲并退運環保不合格進口廢紙19批,不合格原因均為其他夾雜物超標,夾雜物含量最高的批次達6.78%。
澳廢回收正值寒冬
在澳洲,垃圾回收分類比較細致,每個家庭都會用紅、黃、綠三種分類垃圾桶來收集垃圾。但在廢品回收的背后,卻存在著巨大的利用問題。
就玻璃而言,進口玻璃瓶比回收利用的成本更低。因為這些廢品缺少具有經濟可行性的上游市場,因此玻璃制品的整個循環利用周期變得“不可持續”。而今實際的情況是,在澳洲,整個廢品回收行業都面臨著類似玻璃廢品的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又因政策限制,不得儲存超過上限的廢品。
在廢品回收令相關企業不堪重負的情況下,很多廢品回收公司只能就地掩埋。2013-2014財年,澳洲商業部門一共產生了1,700萬噸廢物,不到澳洲所廢物的三分之一,大約700萬噸最終送到垃圾填埋場。而在不同州之間,廢品送去填埋場的成又相差巨大。同樣一噸垃圾,在南澳的處理費用為62澳元,而在新州,其成本則高達130多澳元。
廢品填埋已經嚴重影響了民眾的生活,他們或許并不知道具體有多少垃圾填埋場,在哪里又有多大的規模。ABC報道稱,回收行業無疑需要一個新的經濟模式。最關鍵的是新模式應該注重資源再利用,而不是僅僅將回收品堆積、填埋或運送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