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訊,春暖花開,資本復蘇。印刷圈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又有了活躍的跡象。只不過,最近的幾樁案例大多只是老故事的新情節。3月21日,裕同科技公告,在2017年12月收購20%股權的基礎上,以16740萬元的價格再度出手,拿下煙包印刷企業武漢艾特31%的股權,從而將其變成自己的控股子公司。
3月28日,勁嘉股份公告,以8320萬元對參股子公司貴州申仁包裝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后,勁嘉直接持有的申仁包裝的股權將由29%上升至35%。作為貴州茅臺系企業,申仁包裝是茅臺酒包裝的主要供應商之一。2017年12月,勁嘉剛剛以22620萬元的價格收購其29%的股權。
現在的印刷圈看上去越來越好玩了:做手機盒的要做煙盒,做煙盒的要做酒盒,不到別人家的地盤耍耍,哪里好意思叫大佬。
老故事新情節,劇情或在預期之中,結局還是可能令人震撼。3月27日,合興包裝公告,擬以7.18億元的價格收購合眾創亞(亞洲)100%股份。
7億多元的并購,自然是一等一的大手筆。而讓人略感陌生的合眾創亞,其實就是原國際紙業在中國的紙箱業務,主要資產是遍布東北、華北、華東、西南、華南、華中等地的14家紙箱廠。
合興與國際紙業之間的這次交易說來話長。從2015年8月合興因資產收購停牌,到本次公告發布,已經過去了2年零7個月。期間,屢有波折,合興卻始終未曾放棄。
不管過程如何熬人,本次收購可能帶來的影響足以令業界側面。有媒體同行已經發現,2017年,合眾創亞的營收高達21.72億元,加上合興自有的63.23億元,合計達84.95億元。這意味著,只要不出意外,合興就將在事實上超越裕同,成為印刷圈的新“老大”。
江湖老大易位,各位老板說事大不大?而且,以合興2017年的增勢,一兩年后,國內印刷圈完全有可能出現有史以來第一個百億量級的企業。它不是裕同,不是奧瑞金,而是合興。
1一樁歷時近3年的并購
合興與國際紙業之間的這筆買賣,耗時耗力而又令人糾結。
2015年8月4日,合興公告表示,因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申請股票停牌。10月19日,再發公告,將發行股份購買資產調整為非公開發行股票購買資產。
正當業界議論紛紛,合興有意買進的資產是何來路時,美國包裝巨頭國際紙業也發了公告:正在為其位于中國和東南亞的瓦楞紙箱業務尋求戰略合作,并已與一家來自中國的潛在買家簽訂了不具約束性的意向書。由此,中美兩家大佬被自然而然地聯系在了一起。
2016年2月1日,合興停牌期滿,傳言得到證實:合興相中的確是國際紙業在中國和東南亞的瓦楞紙箱業務。
問題是,好事多磨。由于種種原因,合興又終止了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轉而采用通過參與設立產業投資并購基金的方式進行收購。
這意味著,合興雖然還是收購的主導者,但運作卻轉到了上市公司之外。接下來的進展迅捷而高效。2月4日,合興公告表示,與深圳架橋資本合作設立產業并購基金“架橋合興”。在總量6.50億元的并購基金中,合興出資1.17億元,占比18%。
3月14日,架橋合興與國際紙業簽署《股份轉讓協議》,以6.25億元的價格吃進后者位于中國和東南亞的18家瓦楞紙箱廠,同時承諾由相關企業在約定時間內償還所欠國際紙業約3億元的貸款。
至此,國際紙業的相關資產,已經在事實上處于合興的控制之下。
在這里,說點題外話。由國際紙業易手合興的這批紙箱廠,可謂命運多舛。在2010年被國際紙業以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前,它們屬于瑞典愛生雅集團;在2004年之前,它們則屬于新加坡中央包裝集團。
加上合興與并購基金的這次交易,過去十幾年間,這些紙箱廠已經被轉手4次之多。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0年2億美元買進到2016年以6.25億元的價格賣出,國際紙業持有這批紙箱廠滿打滿算不到6年。而且,一買一賣之間,至少虧掉幾億元。
美國包裝大佬為何如此急切,以致不惜賠本甩賣?可能的原因在于:這批紙箱廠已經成為“燙手的山芋”。
國際紙業年報顯示,2012-2014年,其亞洲工業包裝板塊(中國及東南亞紙箱業務即歸屬這一板塊)營收分別為6.60億美元、6.85億美元、6.25億美元,營業利潤分別為500萬美元、-200萬美元、-1.12億美元。
也就是說,國際紙業割肉甩賣的中國及東南亞紙箱業務,很有可能正處于持續虧損,且窟窿漸大的窘迫境地。對合興來說,敢于假并購基金之手以合計近10億元的代價,吃下這個“燙手的山芋”,那也需要十分的勇氣。
2準“老大”是怎樣煉成的?
隨著收購公告的發布,合眾創亞的業績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截止2017年底,合眾創亞的總資產為14.05億元,凈資產為7.64億元,負債率相當良性。2017年,合眾創亞實現營收21.72億元,凈利潤6473.11萬元。
近22億元的營收,不到6500萬元的凈利潤,利潤率自然不算高。然而,考慮架橋合興接手前可能存在的窘迫狀態,這樣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需要說明的是,合興本次要收購的只是原國際紙業中國區域的瓦楞紙箱業務,位于東南亞的幾家紙箱廠并未提及。
早在預期之中的收購,為什么在這個時點到來?公告給出的說法是:因為合眾創亞已運作規范,并產生良好的經濟效應。
收購又將對合興產生什么影響?公告說得很謙遜:合眾創亞納入上市公司體系后,能與合興產生協同效應,從而實現產業整合,鞏固合興的行業龍頭地位。
實際上,何止是鞏固,收購將助推合興完成“霸業”。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里,合興以令人驚奇的速度實現了快速擴張:全年實現營收63.23億元,同比增長78.51%,絕對值增長27.81億元。這一舉將其與百強老大裕同的營收差距,由2016年的20億元拉近到6.28億元。
收購一旦完成,加上合眾創亞21.72億元的營收,合興就將在事實上成為國內印刷圈的新“老大”。
更值得關注的是,如果能延續2017年的增勢,將合眾創亞攬入懷中的合興,很有可能在一兩年內率先撞線百億,創造國內印刷圈企業體量的新紀錄。
準“老大”已經躍躍欲試準備加冕。各位老板可能會很好奇:合興是如何一路走來,成長為印刷圈“巨無霸”的?
三好同學扒了扒,結果發現:總部位于廈門的合興成立于1993年,在圈內算是老牌企業,但在2008年上市之前,其規模遠沒有今天這樣驚人。
在上市前夕的2007年,合興的總資產為3.94億元,凈資產為1.17億元。小是不小,但不僅與現在很多大型企業比沒有優勢,放在當時也不顯山不露水。
2008年上市之后,合興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在上市第二年,總資產即突破10億元。隨后,資產規模持續膨脹,并分別在2012年、2016年、2017年突破20億元、30億元、40億元大關,凈資產也隨之快速增長。
上市10年,合興的總資產增長了11.10倍,凈資產增長了18.41倍。
隨著資產規模的膨脹,合興的營收也以驚人的速度實現快速擴張。2007年,合興的營收尚只有4.64億元。如果參加2008年百強印刷企業排行,只能排到第50位。但在上市后的第二個完整年度,即2010年,合興的營收就增至15.21億元,是2007年3.28倍。并據此在2011年的百強榜上,占據了第11位。當時,排在它前面的正是裕同,2010年營收為16.09億元。
裕同與合興營收增速的此消彼長,是印刷圈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不妨為各位老板多扒一點。2007年,當兩家大佬都還不像今天這樣體量驚人時,裕同的營收為12.32億元,是合興的2.66倍;到了2010年,兩者的營收差距縮小到只有0.88億元。2010-2013年,或許是合興和裕同營收差距最小的一段時間。可惜的是,裕同有兩年的數據沒扒到。
自2014年開始,進入IPO沖刺期的裕同開始加速,營收規模連續突破30億、40億、50億大關,而合興的發展則趨于平穩。從而,兩者的營收差距由2013年的1.52億元,拉大到2016年的20億元。
然后呢?有跡象表明,大佬間的競逐正在重新進入合興時間:2017年開始加速,2018年有望反超。一旦收購順利完成,更是有望率先站上營收百億的行業之巔。
2007-2017年,恰好10年時間,營收增長近13倍,且印刷圈“老大”的桂冠近乎觸手可及,合興是怎樣做到的?
三好同學覺得,其中的原因可能千千萬,但沒有上市、沒有資本的推動,這肯定是無法實現的。
3合興還有什么挑戰?
對合興來說,之所以能夠實現規模的快速擴張,還與其所處的細分市場有關。
合興近20多年來一直深耕瓦楞紙箱、紙板市場。這一市場的特點是需求廣,規模大。據估計,我國瓦楞紙箱市場的年產值至少在兩三千億的量級,完全有可能誕生一兩家,甚至更多的百億企業。
相對而言,裕同所處的消費電子包裝、勁嘉所處的煙包領域,市場總量有限,要沖刺百億營收,沒有外延式擴張難度不小。
當然了,賽道重要,也還不是全部。否則,瓦楞紙箱企業那么多,為什么只有合興最有希望率先突破?這里面自然要說到合興自身的戰略和努力。
對圈里人來說,合興2017年的超常規增長,看上去不可思議。但對其自身而言,這卻可能只是一次意料中的“起跳”。
三好同學注意到,早在2016年,合興便制定了打造“百億制造、千億服務的包裝產業資源整合及共享平臺”的5年戰略目標。
也就是說,到2020年前成為百億企業,是合興的既定目標。而它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正是基于對自身業務發展和收購合眾創亞的明確預期。
“百億”目標有望提前撞線,又該如何理解合興“千億服務”的包裝產業資源整合計劃?這顯然不太可能是一個營收目標。
在合興的發展規劃中,有一個名為“包裝產業供應鏈云平臺(PSCP)”的項目,其出發點是:圍繞包裝行業產能過剩、企業資金壓力大、訂單不飽和、運營效率低下等痛點,從資金、訂單、采購、信息多條渠道向企業提供供應鏈支持,進而獲取自身的商業價值。“千億”有可能指的是,云平臺服務的整個產業鏈實現的營收。不管是“百億制造”,還是“千億服務”,在體量上有望站上行業之巔的準“老大”,還有什么挑戰嗎?
在三好同學看來,最大的挑戰可能來自于盈利能力。作為圈內大佬,體量龐大的合興,利潤率一直不高。上市十年,合興營收勁增近13倍,由4.64億元暴漲至63.23億元,但凈利潤僅由2007年的3509.17萬元,提升到2017年的1.54億元,增長3.39倍。
不妨還是拿裕同做參照,2007-2017年,合興共實現營收254.18億元,凈利潤9.50億元,利潤率約為3.74%。而2017年一年,裕同用69.51億元的營收,實現凈利潤9.32億元,與合興11年的凈利潤總額相差無幾。
為什么會這樣?首先,與二者的產品有關。紙箱與彩盒,本來就是印刷圈低毛利與高毛利產品的代表。何況,裕同還有蘋果這樣的超級客戶。
其次,也可能與二者的戰略有關。通常而言,一個企業如果進入高速擴張期,便會面臨利潤率下滑的挑戰。因為效益會讓位于速度,合興目前正處于這樣的階段。裕同當然也想擴張,只是由于上市較晚其藍圖才剛剛展開。
從這個角度而言,營收規模上站上行業之巔,對合興來說,只是第一步。如何讓規模轉化為效益,才是未來的著力點。若能規模、效益俱佳,這“老大”會做得更踏實。各位老板說呢?
更多紙業行情,造紙印刷包裝求購信息,上紙引未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