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造紙業早已流行用木材制漿,農業桔桿等非木原料制漿被認為是落后的技術,紙張質量會先天不足。然而,臺灣永豐余不砍木頭,改用農業廢棄物稻稈、麥稈為原料造紙,還成功從牛胃提煉出一種酶,取代化學制漿,今年開始量產,技術領先全球,而這得來不易的驕傲,他們花了12年的時間,投入上億臺幣的經費。
這幾天江蘇省的農民很忙,忙著稻子和玉米的秋收,忙著播種冬小麥,還忙著把去掉稻穗后的稻稈,拿去集中處賣錢。TVBS記者陳相如:“稻田跟麥田收割以后,留在土地上面的這一節,叫做秸稈,過去的時候,它的可利用價值是零,農民要嘛放一把火把它燒了,但是容易產生空氣污染跟霾害,現在秸稈1噸可回收價值是1000元臺幣,名副其實的垃圾變黃金,而讓‘垃圾’的利用價值翻漲1千倍的,正是臺商永豐余。”
其實農業秸稈造紙,國際都有在做,但他們一方面強調環保、不砍樹,改用農業廢棄物造紙,一方面卻在制漿時,添加大量化學藥劑,看得見的紙張好像很環保,看不見的背后制程,對環境其實是另一種污染。
而永豐余選擇從原料到生產,全部零化學藥劑,但要達到這一步它走了12年。永豐余酶工程副理謝俊輝:“牛的胃細胞里面,取出一個厭氧的一個細菌,然后把它的基因選植出來,全球只有我們永豐余集團具有這一段基因序列。”
因為牛吃草,研發團隊因此想牛是怎么把胃里的秸稈分解消化的?可否研究出一種生物酶,能把秸稈里的纖維軟化分離出來,做為造紙原料呢?他們成功的做到了這一點,全球獨家。TVBS記者陳相如:“這是秸稈的原漿,我們將它倒到了水里面,接著用氣泡讓纖維均勻的分布在這個桶里面,然后把水放掉,經過5分鐘的真空干燥加熱以后,紙張就成形了,透過我們剛剛做好的紙,你可以看到這上面密密麻麻分布的,全部都是秸稈的纖維,而這也說明了農作廢棄物是真正可以取代傳統的化學木漿。”
永豐余生物制漿副廠長葉長穎:“從漿料變成紙張,要耗費很多蒸氣、電力與空氣,還有很多能源。”生物結稈制紙的能耗,是傳統化學草漿廠的1/3,用水量是傳統的1/5,秸稈纖維拿去制紙,剩下的邊腳料,除了可以做成燃料棒,1噸可以賣1500元臺幣,因為沒有化學藥劑,還可以種植食用菇,1公斤可以賣80元臺幣,把秸稈的效益發揮到極大值。
2噸秸稈可以造1噸的紙,全大陸1年產生9.52億噸的秸稈,足夠造全世界所需要的紙,永豐余這個臺灣紙業龍頭,不選平坦的路,而是走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革自己的命顛覆造紙傳統,也將它的競爭力一舉拉高到世界級。
鏈接:
永豐余Npulp(農業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于2014年4月底揭曉的2014年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環境可持續性系統”項目中,獲頒銀牌。評委們肯定Npulp創新研發的生物制漿技術,主制程無添加化學藥劑,與環境永續共生,再造紙業綠色奇跡,也是臺灣第一家獲得此獎項的造紙相關企業。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每年都會表彰各領域的最佳革新與創新者。
Npulp系"Natural Pulp"的縮寫,利用原本僅能燃燒或堆肥的稻桿、麥稈等農業秸稈為原料,利用分段、分篩技術,分開細屑和纖維。分出的纖維再利用熱能、機械力、和酵素,以無化學添加的制程,生產出生態秸稈生物漿。生產過程中不能成為紙漿,但富含有機質的副產品,則作為種植菇類的太空包,而其剩余的殘渣還可以再制成生質燃料或肥料,再回到田間,讓秸稈資源還原肥田,符合與自然生態循環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則。通過Npulp的制造過程,同時達到產出綠色環保材料 與農業循環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
Npulp是由永豐余以12年的時間,研發出不用化學、以秸稈為原料的特殊技術,不僅做到“零廢棄”、“無化學”,也提升了稻、麥等農業副產品的附加價值,可望增添農民的收入來源。
目前永豐余的Npulp技術已逐步獲得國際大廠的支持,包括DELL(戴爾)已宣布采用Npulp生物制漿于包裝材料,以達到2020年實現全面無廢棄包裝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