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快遞正在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在享受快遞帶來便利的同時,如何讓快遞包裝“減負上路”,減少污染?根據一項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快遞業消耗約32億條編織袋、68億個塑料袋、37億個包裝箱、3.3億卷膠帶,光消耗的瓦楞紙箱原紙就多達4600萬噸,相當于消耗7200萬棵樹。商品過度包裝造成大量“白色垃圾”和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江蘇省委副主委、淮安市副市長王紅紅建議:在快遞行業推行“限塑令”
王紅紅委員呼吁,一方面要嚴格執行新修訂發布的《快遞封裝用品》等系列國家標準。推動企業降低商品封套用紙量、降低商品包裝塑料薄膜袋的厚度以及氣墊膜類包裝袋、塑料編織布類包裝袋的材料使用量。
“更為重要的是,能有立法來關注這海量的‘包裝垃圾’。”王紅紅委員這次帶來了題為“關于出臺《商品包裝循環利用條例》,推行綠色流通的建議”的提案。她介紹,日本早在1995年就頒布了《容器包裝循環利用法》,其中規定:容器及包裝品的生產企業和利用企業,按照產量和銷售量進行折算后,要向日本容器包裝循環利用協會繳納處理費。
她希望,我國也要完善綠色包裝法規標準,出臺《商品包裝循環利用條例》,明確鼓勵使用可降解、可重復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把推行商品包裝減量等要求,用法律手段加以明確規范。此外,要及時調整相關的政策,準備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調整“限塑令”,研究制定在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裝使用的相關實施方案,并且督促地方,特別是城市加大落實的力度。
如何讓快遞包裝不再一次性,而是循環利用起來?王紅紅委員希望,政府部門對生產和使用綠色包裝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和獎勵,助力綠色包裝推廣使用。鼓勵快遞運輸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參照集裝箱模式設計出可回收重復利用的標準化的運輸包裝材料。對自有物流網絡電商,鼓勵或明確要求逐步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快遞材料,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她還建議,加強環保宣傳教育,探索建立包裝回收制度,鼓勵消費者當面簽收、拆包后,將紙盒留在快遞點或還給快遞員。
作為民眾要加強綠色意識,培養綠色化生活方式,提升環保共識,積極參與包裝回收及綠色包裝的使用,不斷提升綠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