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湖北省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和“五小”企業關停目標任務,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左右,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國家下達任務之內。
對此,代表委員表示深受鼓舞。
淘汰,換來的是產業新生
記者從湖北省經信委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國家下達湖北省工業領域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涉及14個行業,企業188家。目前,除煉鐵外,其他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全部完成,且大多大幅超額完成。
比如煉鋼,國家下達任務250萬噸,我省實際淘汰824.8萬噸,完成329.92%;電石下達任務2萬噸,實際淘汰13萬噸,完成650%;水泥下達任務600萬噸,實際淘汰991.8萬噸,完成165.3%。
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同時,我省結合實際,自加壓力,增加淘汰鋅冶煉1萬噸、鉛蓄電池569.5萬千伏安時。“大量落后產能的退出,為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建設兩型社會騰出了寶貴空間。”省人大代表、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友松說,“淘汰產能,最終換來的是產業集中度的提高、產業空間布局的優化!”
與“十一五”末相比,湖北全省輕重工業比已由29.8:70.25提高至36.3:63.7,高新技術產業占全省工業的比重提高到30%。通過“淘小上大”和技術改造,大量采用新設備新技術,改進生產工藝,傳統產業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
硬骨頭還在后頭
完成了“史上最重”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能否歇口氣?“我省化解過剩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任務仍然艱巨,水泥、鋼材、建材等行業都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張友松說,容易做的事情都做了,越往后,淘汰壓力越大。
湖北省政協委員、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俊剛表示,關停企業后,如果地方的產值、稅收沒有新的產業增量來替代,地方政府就會面臨很大壓力。新的產業不是短期內就能培育起來的,具有長期性,也是一個不斷政策試錯的過程。“淘汰落后產能與轉型升級相輔相成,必須同步進行的。如果僅僅考慮淘汰落后產能,而不考慮同步培育新產業,阻力肯定有,而且會很大。”劉俊剛說。
湖北省人大代表、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溫先進認為,在政府有形之手逐步退出競爭性市場領域之時,今后要逐步靠市場的無形之手來完成淘汰。在淘汰產能的問題上,也要區分對待:有些產業要全部淘汰,有些產業是逐步淘汰,有些可以搞升級改造。“落后產能是一種政策產物,不能靠簡單的行政手段,否則適得其反。”
科學決策,防止產能過剩“周而復始”
產能過剩年年調卻年年有,何時才能跳出這個漩渦?
溫先進認為,從本質上看,產能過剩是企業在決策上的不理性,而某種程度上,地方政府出于政績考慮在背后“推波助瀾”。“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需要政府改變不合時宜的政績觀,讓市場主體真正自主決策,防止有形之手造就的產能過剩。”溫先進說。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項目科學決策機制,對避免政府干預導致的產能過剩,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目前重大項目決策機制相對薄弱,在決策過程中加大監督、評估后,自然會有科學化、理性化的考量,今后對產能過剩問題應該有根本性的抑制。
湖北省政協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劉冬嬌建議,調整產能應與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結合,一方面堵,一方面還要疏。即不斷創造、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經濟新常態下保持經濟增長活力,在淘汰落后產能的過程中,把技術、創新的元素融入傳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