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糖業上市公司之一的南寧糖業發布業績預告顯示,2014年公司預計虧損接近3億元,這也是南寧糖業上市以來少有的巨大虧損。制糖企業業績連年發出“哀調”,讓原本甜蜜的產業也隨之蒙上了一層陰影。
對于虧損原因,南寧糖業方面表示,白砂糖售價大幅下跌和公司造紙業務尚未扭虧是主要原因。公告顯示,食糖市場行情持續低迷,白砂糖售價下跌的幅度大于成本下降的幅度,導致公司虧損。另一方面,雖然這兩年造紙產業結構調整,但造紙業務還未能全面扭虧,對公司業績造成影響。
“我們也希望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調節糖業的收益,但是至今還沒有。”南寧糖業證券事務代表陶創對記者表示。實際上,南寧糖業的虧損并非是個例,而是代表了整個國內制糖產業的低迷狀態。
“復蘇時間難以預料”
根據南寧糖業公告顯示,公司2014年預計虧損2.83億-3.07億元,每股收益虧損0.99元-1.07元。
事實上,南寧糖業的虧損早有預兆。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公司虧損1.46億元,營收相較上年也下滑28.76%。南寧糖業主營業務為白砂糖的生產和銷售,由于食糖市場需求增長疲軟、食糖價格持續下跌,公司經營情況不佳。
“公司2014年虧損已成定局。”陶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糖價下跌和進口糖的沖擊以及國內需求兩方面因素都有關系。目前國內整體行業就是這樣,依然處于持續低迷狀態。什么時候復蘇,現在誰也難以預料。”
而南寧糖業的虧損在制糖行業內也決不僅僅是個例。在國內幾家糖企上市公司中,中糧屯河2014年上半年營收為38.2億元,較上年同比下降23%,凈利為677.6萬元,較上年同比下降86.76%;另一家上市公司貴糖股份情況也不樂觀,2012、2013年以及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虧損895.2萬元和9997萬元、3321.8萬元。可見,國內制糖產業正處于行業低點。
收縮戰線
據本報記者了解,南寧糖業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7月成立,1999年5月改制上市,是以制糖生產為核心、多元化經營的大型企業,是目前國內制糖行業最大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曾經主營機制糖、各類文化用紙、生活用紙制品、蔗渣漿、酒精、復合肥等產品的制造和銷售。
不過,造紙行業虧損對上市公司業績造成拖累。南寧糖業在最新公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透露,公司已基本退出造紙產業。除天然紙業對外租賃經營外,目前造紙類產業均實現停產,幾家造紙控股子公司對上市公司利潤貢獻不大。
據陶創介紹,南寧糖業還沒有完全退出造紙行業,只是將部分虧損的造紙業務關閉,余下盈利的造紙業務依然在運營中。酒精業務依然存在,化肥業務早已停止運營。公司自上市開始就已經全面接觸多元化經營,目的也是實現循環經濟產業鏈。但未來公司還是專注做制糖主業。
近年來,制糖產業不景氣,各個糖企均在自謀出路。南寧糖業也不例外,試圖通過關停部分造紙廠造紙生產線、整體出租天然紙業、處置蒲廟造紙廠資產、實施了美恒安興紙業公司轉產口杯原紙等動作遏制了公司造紙生產的虧損。不過,食糖行業的不景氣仍然使得南寧糖業無法扭轉虧損局面。
內外交困的糖業
“中國糖業已連續兩年出現虧損,2013年全行業虧損31億元,按照目前的情況,2014年全行業虧損預計將突破100億元。”2014年中旬,中國糖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賈志忍曾在公開場合憂心忡忡地表示。
賈志忍說,1992年至1999年中國糖業曾經歷過一個全行業虧損的時期,2000年之后進入了一個穩定的發展期,13年全行業沒有出現過虧損,但目前又進入了一個虧損期。
可以說,目前我國糖業已進入虧損“深水區”,其中進口糖的沖擊最為顯著。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進口糖數量同比增長21.3%達到了454.6萬噸,占國內食糖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近年來,進口糖對國內白糖業的沖擊已不容忽視。業內人士表示,2011年以前,中國的進口白糖基本處于輔助地位,這個時候國內白糖生產量、進口量與需求量基本上呈現出平衡的態勢;但2011年以后由于進口糖特別是配額外進口糖的激增,雖然這一方面彌補了國內的供給缺口,另一方面也改變了國內白糖業的競爭格局,進口糖由于成本優勢對國內白糖產生了比較大的擠出效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進口糖的沖擊,國內相關主管部門對制糖產業的政策也被業內呼吁改革。據了解,目前國內制糖產業實行的是甘蔗為主的糖料價格由國家制定,產品糖價則由市場定價的雙軌定價制。一位南寧糖業的投資者認為,這種非市場化的雙軌制也應該被破除,糖業也應該被納入價格改革體系。
面對這項提議,陶創無奈地對記者表示:“我們也希望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調節糖業的收益,但是至今還沒有。”但其補充道,未來公司會在技術創新和源頭等方面發力,爭取實現扭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