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雙十一”掃貨“狂歡”之后,接踵而至的是快遞大潮。據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雙十一”期間將產生超過15億件包裹,同比增長35%以上。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網購“剁手族”稱,實際接觸到的綠色快遞包裝很少。有人表示“雙十一”期間買了16件商品,但沒收到一件可循環使用的包裝。各大電商過度包裝下產生的大量快遞垃圾仍舊是不可忽視的環保問題。找紙張,就上紙引未來網。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家住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的小蔣“雙十一”買了幾雙襪子和一點零食,但紙箱卻是一大堆。幾雙襪子用了一個鞋盒大小的紙箱包裝,用膠帶纏繞;而裝零食的紙箱更大,好麗友派和牛油果都是分開包裝的。
應該說,快遞過度包裝不是什么新話題了,但是像“幾雙襪子用鞋盒包裝”這樣相對極端的例子,無疑成為這種現象的一個最新例證。而對于這種現象,社會早就關注和呼吁改變。但遺憾的是,這一現象不但沒有得到根本好轉,反而愈演愈烈。
何以至此呢?這其中的原因或是多層面的,比如一些快遞經營者一味迎合消費者的需要,簡單粗暴競爭,經營者綠色發展意識不足等。但更重要和關鍵的,還在于電商快遞業過度包裝法律法規的缺失和執行不力。
目前,我國關于規制過度包裝的法規文件等,國家層面的主要有《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通則》、《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食品和化妝品包裝計量檢驗規則》、《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等;地方層面的主要有如《上海市商品包裝物減量若干規定》、《蘭州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工作的通知》等。
但綜合來看,這些規定,一是針對性不夠強。很多規定制定的初衷主要針對的是生產企業,沒有明確針對電商物流業,而且就實際情況看,生產企業與電商物流業情況也有很大不同,未必一概通用和適用;二是覆蓋面相對較窄。尤其是一些具有較強落實層面的執行規則針對的僅僅是特定行業,如食品、化妝品等,遠遠跟不上現在電商物流業涉及到的全產業鏈;三是執法落實不夠有效。即便是少數有明確規定的行業,如食品業、化妝品業,相關規定早已出臺,但這些行業的過度包裝情況仍然比較常見。
此外,有關規定的層級和執行力也不夠。一方面是不少規定屬于地方性規章制度,缺乏全國層面統一執行的效力;另一方面,一些規定僅限于行業性的推薦性規定,缺乏強制執行力。
換句話說,表面上看,雖然我國已經制訂有關于遏制過度包裝的相關規定,但在實際落實層面,尤其是對于新型的經濟模式——網絡電商經濟和快遞物流業,這些規定并沒有發揮出實際效力。
反過來講,要想有效遏止過度包裝現象,發展“綠色物流”,關鍵和基礎性的工作是要在電商物流業包裝標準的制定和提升執行力等方面發力,用法治的力量讓電商物流快遞過度包裝有效“瘦身”。首先,要嚴格落實以往生產企業的包裝規定,盡可能出臺更多行業包裝標準,這是快遞業整體包裝“瘦身”的制度和執行基礎;其次,針對電商物流業出臺明晰的行業包裝管理辦法,切實提升法律針對性;再次,出臺明確的商品和物流包裝規定監督不力追責細則,通過監督不力問責壓力,促使相關規定的深度全面落實。唯如此,綠色、“瘦身”的快遞業才可能真正最終實現,才能為我們的環保大計增磚添瓦。
各大電商過度包裝產生的包裝垃圾是不可忽視的環保難題,希望大家都可以重視起來,最后如果有任何紙張等求購需要,上紙引未來網。
各大電商過度包裝產生的包裝垃圾是不可忽視的環保難題,希望大家都可以重視起來,最后如果有任何紙張等求購需要,上紙引未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