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長江紙貴,有勝洛陽”,“玉扣紙”曾享譽珠三角甚至遠銷港澳和東南亞等地,在歷經繁華后逐漸沒落,一度停產20余年。經“搶救復活”后,玉扣紙重新煥發生機,還入選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找紙張就上紙引未來網。
“玉扣紙”成品
2016年下半年開始,紙張價格不斷上漲,帶動廢紙收購價也一路飆升……
11月的粵北山區,已經進入秋季,在廣東省仁化縣長江鎮的一個小山村里,造紙師傅們對市面上漲的紙價并不敏感。中秋節后的一個月里,他們都會按照祖輩傳下來的22道工藝,進行“玉扣紙”的制作。
“長江紙貴,有勝洛陽”,“玉扣紙”曾享譽珠三角甚至遠銷港澳和東南亞等地,在歷經繁華后逐漸沒落,一度停產20余年。經“搶救復活”后,玉扣紙重新煥發生機,還入選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2道工藝人工完成
眼下正值玉扣紙生產期,小編抵達長江鎮凌溪村發現,村口路邊的幾間土坯磚瓦房便是玉扣紙的生產作坊,幾名造紙師傅正在各自忙碌。
房屋一角的石槽里,堆積著已經軟化、半分解的竹子,一名師傅不停地用腳踩踏、攪拌;房屋正中的方形大水池邊,兩位師傅操縱著手中的竹簾,在池中黃色液體表面輕微蕩漾后迅速撈起,再將敷上薄膜的竹簾翻面倒蓋在旁邊一張大長桌上,順勢取下竹簾,黃色薄膜便附著在桌面上,如此循環反復,薄膜疊在一起,形成一塊巨大的黃色“果凍”。
“果凍”被壓干水分后形成厚厚一疊濕紙,被轉移到房屋的另一邊“焙紙爐”旁的案板上,再由一位師傅將紙一張張地小心分開。“焙紙爐”由兩面呈“人”字形搭在一起的木墻組成,下方空隙處生起火,濕紙貼在上面烘干。重新整齊疊在一起,切邊、捆綁,“玉扣紙”便可以上市銷售了。
“玉扣紙只能用嫩竹子加工,春天長出來竹筍,端午節前后砍伐,去皮、浸泡,撈出來后清洗干凈,再次浸泡,等到中秋節前后才開始生產。”造紙工匠劉師傅告訴小編,他們把嫩竹子稱為“筍”,造紙環節從砍筍、去皮、捆綁、下湖腌制到搓筍、抄紙、壓榨、焙紙等大大小小22道工序,全部靠人工完成。
土法造紙沒落后重獲生機
“玉扣紙”曾經興盛一時,據記載,清末和民國期間,仁化土紙生產業日益擴大,全省有40多號紙商在仁化開業,年購銷量高達4萬至5萬擔。除了滿足普通百姓家庭日用,還可作為文人墨客書畫用紙,玉扣紙用毛筆書寫后很難涂改,因此也被作為官府公文用紙或商人記賬用紙,長期遠銷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各國。至20世紀40年代初,仁化全縣共有土法制紙廠176間,年產量約1850噸。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機械造紙發展速度加快,土法造紙因生產周期長、成本高就逐漸沒落了。”仁化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子初告訴小編。
21世紀初,仁化縣對長江土法造紙采取了積極的保護措施,并在凌溪村原有造紙作坊建立玉扣紙傳承保護基地,逐步恢復了“長江土紙”的生產。2009年,以玉扣紙為代表的“仁化土法造紙技藝”更是被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鼓勵年輕人學習傳統技藝
“現在每年中秋節后一個月的生產期,一共生產10擔紙,每擔10刀,每刀200張紙,一共兩萬張紙。”凌溪村黨支部書記黃金發告訴小編,每張紙售價2.5元,其中一半由仁化縣相關部門訂購,另一半由當地自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