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據日經中文網報道,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快遞商品所不可或缺的瓦楞紙箱正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其價格近一年時間里暴漲了七成。即將到來的“雙十一”很可能加劇這種需求短缺,這期間每天將產生約10億筆交易,業界已開始出現“紙箱不夠用”的抱怨聲。并且,這一影響還可能波及日本。”
中國紙箱短缺
隨著中國電商的蓬勃發展,2016年中國發送的快遞包裹數就已經達到313億個,這一數字是四年前的6倍,并且在過去的一年里增加了五成。按照快遞包材消耗比例計算,這些包裹消耗了120億個塑料袋、144億個包裝箱以及其他包裝用品。需求量的爆棚式增長正帶動瓦楞紙箱的價格上漲。
行業相關人士表示,瓦楞紙箱原紙的價格在2016年7月為每噸3000元左右,但今年9月就已經突破了5000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姚建芳在接受國際商報小編采訪時指出,紙箱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肯定會對“雙十一”電商企業使用紙箱有一定的影響,不排除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可能。
在姚建芳看來,另一個造成紙箱供不應求的重要因素是,中國政府正對紙箱原材料提出更高的環保要求。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劉云在接受國際商報小編采訪時指出,中國紙箱生產的原材料來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原材料,一類是廢紙等進口垃圾。現在,中國正嚴格控制進口洋垃圾。
近年來,主要作為“再生資源”從歐洲等國進口的廢塑料和廢鐵摻雜著大量的劣質品和污染物,不斷有聲音批評稱中國成為了世界的垃圾場。
今年7月,中國環保部表示,在2017年年底前,中國將緊急禁止4類24種固體廢物入境,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釩渣、未經分揀的廢紙和廢紡織原料等高污染固體廢物。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雖然限制措施的詳細情況仍不明確,但據稱自7月起,部分海關就已經拒絕上述物品報關進口了。也因此,中國瓦楞紙箱的價格在7月以后迅速上漲。而此前中國每年從包括日本在內的海外進口約1700萬噸廢紙,用作瓦楞紙箱等的原料。
不過,姚建芳也指出,近年來,不少商家都開始使用有減震和保護功能的快遞袋,這正成為紙箱的包裝替代品。
可以看到的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在2016年就推動商家使用100%可降解的“綠色包裹”。這是菜鳥聯合環保部門、生態專家、全球物流行業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綠動計劃”的一部分,計劃的初期目標是到2020年阿里零售業務50%的包裝將由100%可降解材料制成。
新的商機
報道認為,中國2016年瓦楞紙箱原紙消費量達到4600萬噸,占全球的1/3。中國的價格暴漲很有可能對日本等海外的相關市場產生影響,日本的造紙行業也已提高警惕。
劉云坦言,鑒于日本方面對紙張的生產原材料把控比較嚴,在原料出口領域給日本企業提供的空間并不大。至于紙箱出口,從紙箱的生產工藝來說,其本身是一個低技術含量的制造行業,如果是日本、歐洲等國向中國出口成品,那么顯然沒有成本優勢,并不現實。
因此,如果報道屬實,那么影響最多的可能還是日本等國的“洋垃圾”出口產業。
中國廢紙進口的傳統供應來源包括歐洲、美國、中國香港地區、日本和東南亞。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援引《泰晤士報》報道稱,國際向中國出口的可回收的廢品高達數百億美元,中國這一禁令將引起連鎖反應并對全球產生巨大、深遠的影響。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更是在報道中揭露,美國和日本是中國廢棄塑料與廢紙的主要來源國,廢棄物為美國對華第六大出口項。據統計,2016年中國共從美國進口了價值56億美元的廢舊金屬制品、19億美元的廢紙(共1320萬噸)和4.95億美元的廢塑料。美國有15.5萬個工作崗位都依賴于美國對中國的垃圾出口。
國際回收再利用局的布魯奈特認為,中國的禁令給全球的回收行業提出了挑戰,他們必須要適應新的環境,并通過投資新技術和垃圾分類提高回收廢品的質量。一些人士認為,可以把中國的禁令視為敲響警鐘,各國政府和回收行業都需要提高競爭力,但這要花一定的時間。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沒有商機。“比如東南亞、拉美等地區,那些紙箱生產原材料豐富且價格低廉、勞動力成本低、甚至能從發達國家進口廢紙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因此面臨更多的商機。”劉云認為,中國、日本企業在這些地區投資建廠、生產,再出口到中國,這個鏈條是完整和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