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通信革命以1436年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發明印刷機為標志。印刷機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很快就顯現出來,其重要性堪比當今互聯網產生的影響。當時印刷材料的數量相當驚人:一個出生于1453年(君士坦丁堡淪陷之時)的人到50歲時回顧自己的人生,會看到人們已經用新的印刷技術印刷了大約800萬本圖書,這一數量超過了自330年君士坦丁堡建城以來歐洲手寫本圖書的總量。
當今社會,我們將印刷看作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印刷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至于我們很少思考印刷文字對我們的思維組織方式產生的重要影響。
中世紀的手抄本則具有自身的特質,抄本的內容隨著不同抄寫人的主觀投入而不斷發生改變。但是印刷則去除了主觀因素,提供了更加理性、更加精確以及更具分析性的獲取知識的途徑。同時,印刷有別于依賴記憶的口述文化,它不會導致流于形式的套話,而且能夠儲存記憶,并使信息更具可檢索性(以目錄、索引、腳注和參考文獻的形式),從而使思想更為深刻,單詞量得以擴展,印刷還開發出一種更加精妙的語言體系,可以供人們根據具體的情景或經驗具體使用。
印刷對人類的商業貿易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印刷引進了表格、列表和圖形,提供了比個人評價更客觀、更精確的描述方式。印刷不僅使地圖實現標準化,而且使其價格更加便宜并可大量復制,從而提高了陸地旅行和海上航行的可預測性,進而大大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印刷也使商業合同的出現成為可能,使之成為遠距離貿易以及在遙遠地區拓展商業貿易的關鍵要素。在封建社會時代,經濟聯系主要靠口頭交流,經濟活動也局限于近距離交易。
在口述文化時代,一個人的“言語”足以決定經濟活動安排。即使在今天,會計人員仍然使用audit一詞表示財務審計,而這個詞的來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封建經濟時代,在當時,審計師必須大聲喊出財務信息來核實交易的真實性。此外,印刷還開辟了現代記賬這一新模式。標準化的提單、流程單、發票、支票和本票可以遠距離運輸并長期保存,進而提供了一種多樣化的、頗具擴展性的管理方式。隨著風力和水力等新能源推動商業模式不斷擴展,這種管理方式剛好與之相匹配。隨著印刷業的發展,商業“信用”以帶有個人簽名的書面形式得以確保。
印刷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的結合對人們的讀寫能力和能源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對封建等級制度也構成了巨大挑戰。兩者協同作用,加之公路和水路運力的逐步改善,這一切因素共同加快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使遠距離貿易成為可能。
全新的通信/能源矩陣不僅縮短了距離和時間,將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處于隔離狀態的人們聯系在一起,更鼓勵人類走向開放,進而形成四海一家的世界性概念和思想。
持續了幾個世紀的地方主義和排外主義逐漸瓦解,人類開始想象一切新的可能性。這一繁榮時期被歷史學家稱為“北方文藝復興”——一次文學、語言、科學實驗和對新世紀探索的全面覺醒。
到了中世紀后期,歐洲已有1000多個頗具經濟活力的城鎮。除了提供糧食倉儲、住宿和商店,這些城市中心也成為各類手工藝人的聚集地。
這些新的城市管轄區通常被稱為“自由城”,被看作獨立于當地領主的區域。例如,按照一般的慣例,如果一個農奴從封建領主那里逃離,進入自由城避難的時長達到一年零一天,那么這個農奴就變成了自由人,他可以自由地從一個自由城遷徙到另一個自由城,并在那里定居。
新城鎮的手工藝人(金屬工、織布工和染工、兵器制造工、泥工、刺繡工和玻璃工、公證人、制帽工和家具制造者)加入行業公會,以便于制定貨物的質量標準,并規定產品的固定價格和產量。公會并非完全采用市場機制,它制定的貨品價格是所謂的“公平價格”而非市場價格。
在當時印刷機的發明促進了文明的發展,在歷史上是影響很大的。最后如果有印刷制品的需要,上紙引未來網。
在當時印刷機的發明促進了文明的發展,在歷史上是影響很大的。最后如果有印刷制品的需要,上紙引未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