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11日,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里,張海鷗團隊在進行一項3D打印技術的研發。武漢新成立的科技成果轉化局,與張海鷗教授對接,擬共同打造一家以其團隊技術為基礎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將實驗室的技術“種子”落地生根。
據透露,這一技術有望為武漢帶來千億元級產業。
3D是一項前沿性的制造技術,目前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推動力。生物醫療3D打印和金屬3D打印,是該領域最重要的兩個發展方向。而全球3D打印行業面對的最大障礙是:打印出來的材料往往達不到經久耐用的要求,只是滿足于“模型制造”展示階段。
這一現狀,眼下正被中國科學家打破。
經過十多年潛心攻關,由張海鷗團隊發明的“智能微鑄鍛”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實現鑄鍛一體化3D打印,可以打印出高性能金屬鍛件。這一技術顛覆了國外傳統機械制造工藝流程和裝備,有望結束傳統重工業制造方式,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升技術水平,開辟中國領先于世界水平的綠色制造新時代。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法國空中客車公司都看上了張海鷗的技術。
“國際巨頭正在投入巨資,布局金屬3D打印。我們的技術如果不能快速產業化,這個高地就可能丟失”。張海鷗很著急,這項技術前期曾小規模運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零部件制造,目前需要擴大有效產能,“至少需要3億元資金投入,初始階段需要數百畝園區用地”。
張海鷗介紹,“智能微鑄鍛”技術可作為工業制造的基礎技術,未來將可應用于工業機械制造的許多方面,市場潛力無限。但僅靠實驗室的能力很難快速擴張,前期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再加上產業化的設備動輒上億元,園區建設申請路線漫長等因素,一時難以尋找到合作方讓項目快速落地。
今年7月,張海鷗將相關需求報送給相關部門。不到一周時間,相關部門迅速上門調研,擬將該技術正式選址落地產業化。原來,武漢當時正籌備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專門承擔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統籌協調、服務對接和督促落實,編制人員組成涉及科技、規劃、財政等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的全鏈條。張海鷗說:“政府多個部門協作,有的幫助解決資金問題,有的幫助解決園區建設問題,之前的擔心一下子就減少了。”
8月中旬,武漢宣布成立市科技成果轉化局。經多方協調,科技成果轉化局成立當天,張海鷗就與中鋼設備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同時,相關部門開始研究給予資金支持,將以張海鷗團隊為基礎,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開展更大規模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一旦大規模應用,將有望帶來千億元級產業。
這一科技成果將會給大家產業帶來大的福音。
最后如果有任何紙張等求購需要,上紙引未來網。
這一科技成果將會給大家產業帶來大的福音。
最后如果有任何紙張等求購需要,上紙引未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