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生活中不僅僅超市和農貿市場是塑料制品的“重災區”,隨著快遞行業和外賣行業迅猛發展,塑料包裝的消耗也不斷增多
塑料袋成本僅僅幾分錢,但銷售價達到幾毛錢,可以給超市帶來一筆不小的利潤
“要塑料袋嗎?”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在北京西四環某大型超市購物結賬時發現,收銀員每接待一位顧客的開場白都是這句話。除了采購少量物品,或自帶小拖車的顧客沒有要塑料袋,大部分顧客都會回答:“來一個。”
大概很多人已經對前幾年的“限塑令”沒有印象了。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這份被稱為“限塑令”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為了響應減少塑料制品帶來的“白色污染”,我國出臺“限塑令”,規定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的最終目的,也就是保護生態環境,引導、鼓勵公眾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但目前來看,‘限塑令’并沒有達到預期。”朱毅說。
多地調查顯示,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不降反增,甚至在一些農貿市場,所有攤位都會免費向顧客提供塑料袋。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不僅僅超市和農貿市場是塑料制品的“重災區”,隨著快遞行業和外賣行業迅猛發展,塑料包裝的消耗也不斷增多。
朱毅表示,“限塑令”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點是替代品環保購物袋價格太高,消費者難以承受。在采訪過程中,大部分消費者反映,超市售賣的環保袋價格太高,平均售價達5元至6元,有的檔次更高,價格也更貴。在消費者看來,幾毛錢一個塑料袋的性價比就更高了,這不僅沒有解決限制塑料袋的使用問題,反而為商家提供了一個商機,“限塑”也就變成了“賣塑”。
中研普華研究員周斌鴻透露,超市的塑料袋成本僅僅幾分錢,但銷售價達到幾毛錢,毛利達到百分之一千甚至是幾千,可以給超市帶來一筆不小的利潤。因此,幾乎所有超市收銀員在結賬時都會主動問你,“需不需要塑料袋”。
有業內人士表示,想要改變塑料袋過度使用的現狀,消費者要提高自身環保意識。同時,還要找到更便利、更有成本優勢、更環保的塑料替代品,探索研究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環保材質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此外,“限塑”應該從源頭抓起,不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產。避免塑料袋源源不斷地流入市場,更要嚴厲打擊違規生產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嚴控批發、零售、消費等環節,完善塑料袋銷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鏈條制度設計,將“限塑令”貫穿全過程。
“只限不罰也不賞,缺乏‘限塑’的動力。”朱毅表示,對違規生產塑料袋者,就應該嚴肅處罰,對生產環保、資源節約型的環保袋企業就應該有獎勵、有補貼,比如免稅、優惠貸款等,從而讓環保袋的價格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