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繼6月份的紙廠漲價潮后,7月初,商家們再次收到多家紙廠發出的漲價函。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大多數紙廠發布的漲價區間在每噸漲300元至每噸漲價400元之間。
面對原紙廠一波又一波的密集提價,有下游商家開始感慨買紙堪比買房。
造紙業迎來漲價潮
繼2016年10月份的紙價上漲后,2017年的造紙業漲價潮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有紙業大數據顯示,在6月5日至6月8日期間,4天時間里,有20家造紙廠先后發出30張漲價函,提漲瓦楞紙、紗管紙、雙灰紙板、白板紙的出廠價,漲幅在100元/噸至400元/噸不等。據不完全統計,端午節后僅一周時間內已有超過50家原紙廠先后發出漲價函,提價幅度在50元/噸至400元/噸不等。
緊接著,據報道,6月8日至6月11日4天內,又有10家造紙廠先后發出漲價函,主要提漲紙種包括高強瓦楞紙、箱板紙、牛卡紙等,漲幅在100元/噸至300元/噸不等。據不完全統計,進入6月中旬以來,已有超過54家原紙廠先后發出漲價函,提價幅度在50元/噸至400元/噸不等。
而到6月下旬,又有25家造紙廠發出了漲價函,波及山東、浙江、福建、江蘇、天津、河北、黑龍江、陜西、甘肅、云南等省(市),漲幅在100元/噸至300元/噸不等,其中玖龍天津、太倉基地瓦楞紙上漲150元/噸至200元/噸。此次調價的紙種包括瓦楞紙、箱板紙、涂布白板紙、灰板紙以及紗管原紙。
其中,僅6月19日、20日兩天時間內,紙箱廠就收到了23張漲價函。在紙廠一波又一波的漲價下,紙價4000多元一噸已變得很平常。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紙廠給出的漲價原因大多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環保成本增加、物流成本增加等因素。
例如杭州天霖紙業有限公司給出的原因是“廢紙、原煤等原材料經歷4月份、5月份急劇上漲后,6月份再次大幅度上調,未來趨勢不可預知,已遠遠超出了我司的預料和承受范圍。同時,受國家環保調控政策影響,公司將隨時面臨不間斷地停產限產,無形之中大大增加了我司的生產成本,特別受前期廢紙價格反彈以及成品紙價格大幅度下滑影響,企業運營早已瀕臨虧損,給公司經營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此外,山東匯勝集團銷售有限公司則表示:“煤炭、化工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美廢、國廢庫存不足價格連續上漲以及環保政策的影響,造成環保成本增加,導致公司生產成本大幅增加。”
浙江鴻發紙業有限公司同樣指出“受原材料、物流及其他綜合成本不斷上漲的影響”,同時,公司還直言,“在成本嚴重倒掛的情況下,我公司決定進行階段性價格調整”。
近幾年來,各地不斷最低工資標準不斷上調,運輸成本上漲,排污費猛增等問題,直接導致造紙業成本上漲,從而轉嫁給下游的包裝印刷業。
另一方面,漲價潮直接提高了造紙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有10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00%以上。
從2017年的情況來看,截止到7月4日,有7家公布數據的造紙業上市公司預告凈利潤同比增長最大變動幅度皆在50%以上。其中,凱恩股份、安妮股份、岳陽林紙、太陽紙業預告凈利潤同比增長最大變動幅度分別為953.07%、628.76%、523%、150%。
造紙企業收回定價權
對于造紙業漲價潮,業內普遍認為,主要是因為近年來造紙廠淘汰落后產能的行動導致原紙的庫存量緊張,最后導致原紙漲價。
據了解,2002年,隨著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敞開市場,中國經濟開始迅猛騰飛。從這一年開始,中國造紙業經歷了歷史上最好的黃金十年。以玖龍、理文、晨鳴等為首的紙業巨頭適逢其會,迅速成長為世界級的集團。
然而,到2011年,造紙業也首次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但不幸的是,從2012年開始,由于對中國經濟形勢過度樂觀,中國紙業再次掀起一波產能大躍進,動輒百萬噸級的造紙項目在全國頻頻出現。全國產能規劃過千萬噸的造紙業聚集區就有五個之多,逾百萬噸級的紙業基地更是不勝枚舉。
造紙業的迅速擴張導致產能過剩問題加劇。基于此,造紙業被列入工信部淘汰落后產能的名單之中。
2016年10月9日,工信部公布2015年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工作完成情況。經考核,造紙、煤炭、煉鐵、印染等16個行業均完成了2015年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目標任務。此次淘汰涉及70多家造紙廠、200多條造紙生產線,合計淘汰產能167萬噸。其中,廣東省淘汰79.6萬噸,浙江省淘汰30萬噸,四川省淘汰19.8萬噸。
有分析人士指出,一些主要的造紙企業抱團漲價,成功將原紙定價權收回手中。
據報道,因為紙品價格上漲頻繁,造紙廠跟下游包裝生產企業采用階段性報價,不簽長期合同,有造紙企業,每個月就要給紙箱廠報價兩次。一位從事包裝行業30年的老商人表示,紙品漲價頻率這么高,還是頭一次碰見。雖然造紙廠可以隨時給包裝廠漲價,而包裝廠卻無法將價格轉嫁到自己的客戶身上,因為他們的客戶很多都是簽訂的長期合同,不能隨意做更改。于是包裝企業最終成為利益受損的“夾心”,目前在上海的包裝企業普遍虧損在10%左右。
不斷上漲的紙價和大量的訂單,促使造紙廠不斷擴大生產,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要謹防市場需求下降,產能再次過剩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