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百科,專色剩墨,由于不經常使用,放置時間久了會影響其性能而失效。剩墨數量大,就是影響生產成本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視。針對這一問題,關鍵是如何確定印刷中的油墨使用量。首先必須分析影響墨量的各種因素。如圖1所示。
圖1影響墨量的各種因素
這里考慮的情況是膠印方式、印刷機在正常工作狀態下的油墨耗用量。印刷環境中的有些要素,如印刷速度、印刷壓力、承印物狀態等,可以認為是在能印出合格印刷品的范圍內的合理變動。對如何獲得這些影響因素的具體數據逐個簡要分析如下。
1、印刷面積
這里給出一種目前還未應用于實踐的印刷面積計算方法—數字圖像處理法。此方法的主要步驟如下:①對給定區域的原稿圖像進行圖文輸入數字化采集并存儲;②對采集的原稿信息進行處理;③輸出運算結果,即輸出加和值,該值就是實際需要印刷的網點面積。這種方法可以在VC環境下編程實現。
實際中還有兩種常見的方法可以用來計算印刷網點面積。一種是網點百分比計算公式,即尤爾·尼爾森(Yule-Nielsen)公式。但該法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網點區域需規則、公式中n值不易精確確定等,因此總的效果不算理想。另一種是現今有些印刷廠已經在用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將待印刷圖案復印在復寫紙上并稱重,同時剪切一塊10cm×10cm的同樣的復寫紙方塊并稱重,即可依下式計算出圖文面積:圖文面積(cm2)=(100×圖案重量)/方塊重量。但該法的缺點是如果圖案太復雜,則不易完整剪切,同時過多的人為操作使不可控制因素增多,誤差產生的幾率增大,從而影響精度。
2、墨層厚度
可以用兩種方法測量墨層厚度:一種是比較常見的測重法,即比較一塊承印物片材上墨層前后的重量差,再除以墨塊面積便得到墨層厚度值。該法簡單易行,但影響因素多,精確度不夠,只可用于驗證性質的測量。另一種是密度差法,通過比較實地與空白承印物片材的密度差,再結合試驗油墨本身的特性,依據密度差與墨層厚度的關系公式:d=ds(1-e-kf)(式中,d為測試區域密度,ds為實地密度,k為與紙張特性有關的一個常數,f為測試區域墨層厚度值),即可求出所需的墨層厚度值。在后一種方法中,k值的確定是個難點。印刷廠可以針對自身實際來確定究竟該用哪種方法。
3、油墨比重
即油墨的密度,常用g/cm3為單位。此參數可利用油墨定性儀或展墨機計算,也有的油墨供應商可直接提供該參數。這是個比較容易確定的參數。
4、印張數量
即需要印刷的印刷品總量,很明顯這是一個非常容易確定的參數。
5、承印物特性
若承印物只考慮紙張,大致可將其分為涂布紙和非涂布紙兩大類。它們是基于自身的油墨吸收性、表面平滑度和結構強度,從而影響印刷品的墨層厚度和網點增大值,并最終間接影響油墨使用量。但這些因素對墨量的具體影響很難精確確定,適合做定性分析并給出有代表性或是實際意義的影響值,該值也可以附加于其他因素上給出。
6、印刷機械特性
關于印刷壓力、印刷速度對墨量影響的分析,可參考承印物特性對墨量影響的分析。機器的最少上墨量因不同品牌及型號的印刷機而不同,如果機器本身提供該數據最好,若沒有則只能通過實驗得到了。
7、油墨損耗率
一般的印刷過程中,除了部分油墨會損耗在滾筒上,還有些油墨會在試印時損耗掉,因此也要考慮該因素對整體用墨量的影響。該參數可以依據實際印刷情況做定量分析得到。
8、預存油墨
由于各種不可知因素的存在,一般印刷廠都會多配一些用到過的專色油墨,以便能剩下一點預存起來。該參數由印刷廠自己決定。
雖然后面四個影響因素的影響值都不能精確確定,對整體墨量的計算精度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再加上我們對其所做的詳細分析,使得可能產生的誤差局限在非常小的范圍內。對總體墨量的影響力比較小。這種誤差應該是印刷廠所能接受的。
現在假定我們已知上面各種影響因素的有關參數,就可以求得所需的專色油墨量。可以分兩步求總墨量,第一步,先得出一張印刷品的油墨用量,用下面的公式:
一張印刷品的油墨用量(g)=印刷面積×墨層厚度×油墨比重;
第二步,求整個印刷訂單的用墨量;
總墨量(g)=一張印刷品的油墨用量×油墨損耗率×印刷數量+印刷機的最少上墨量。
如果整個過程是基于嚴格的實驗驗證及理論分析,那么可以相信所得的總墨量應該是在可以接受的精度范圍內的。實際上,承印物特性、印刷機械特性、油墨損耗率和預存油墨等影響因素都具有明顯的個體性,各印刷廠在加工不同的印刷工作單時這些數據都有可能改變,所以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這些參數,還可設想將這四個因素一起折合成一個總體的影響因素,這樣既簡化了考慮的因素,也簡化了算法,但具體可不可行還有待討論和實際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