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訊近日,由國家郵政局聯合共青團中央共同發起的“綠色快遞進高校”活動在全國六所高校同時啟動,活動倡導對非環保和有毒有害的快遞包材說“不”,優先使用無毒無害、可降解、可循環的網購商品和快遞包裝;堅持理性消費、提倡減量生活,自覺選擇適度包裝,拒絕為過度包裝買單。
近日北京外國語大學在來自“一帶一路”的20國青年之間做了一次調查,網購與高鐵、支付寶和共享單車被他們選為中國“新四大發明”,因為這些發明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也改變了留學生對中國的概念。其中由網購風潮帶動快遞服務企業飛速發展,2014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40億件,2015突破200億,到2016年業務量完成312.8億,業務收入與海南省2016年GDP相當。這是一組令人欣喜的數字,還有另外一組數字與快遞業務量相伴而生,卻未引起重視。在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時,快遞包裝材料費已經超過了20億,以此估算,快遞業一年內要消耗掉編織袋近30億條、塑料袋80多億個,包裝箱斤100億個,膠帶近170億米,膠帶長度可以饒地球赤道425圈。快遞業的迅猛發展每年都造成數以十億計的快遞包裝垃圾,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回收這些包裝耗材也將產生的龐大費用。
現在由國家郵政局聯合共青團中央發起“綠色快遞進高校”活動,正是對過度包裝說不,呼吁大學生選擇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讓消費者選擇綠色包裝。但是快遞包裝箱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方向的轉變,不能只依靠勸導快遞業上下游不生產、不使用、不購買。生產供應鏈上的所有參與者都應該自覺參與到快遞包裝綠色發展,有效回收的工作中來。
快遞企業做為這一市場行為的主體應該主動避免過度包裝,推廣使用塑料周轉箱等,減少不可循環耗材的使用,最大程度的降低快遞包裝對環境的污染;同時推廣使用同一標準的電子面單,保證快遞包裝的標準化,提高物流資源的使用效率,但是這需要明確快遞耗材的國家強制性標準。
國家政府應加強法律機制的建設和管理力度,注重快遞垃圾處理法律機制的建設,加快制定快遞耗材的強制性標準和垃圾分類回收的管理辦法。也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通過稅收與法律手段調節,稅收方面結合企業回收包裝率的高低給予相應的稅收減免政策;法律方面,規定供應鏈上的企業和個人都要主動協助包裝廢棄物回收,比如消費者負有將包裝廢棄物交給生產商、銷售商、物流公司進行回收處理的義務,生產商等則要承擔物流包裝物的回收工作,而國家政府就要加強對快遞包裝所有參與者的監管,使其自覺履行在快遞包裝回收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
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發展是關系到整個供應鏈各方利益的系統工程,也是需要各市場主體共同努力的一項工作,國家政府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使各利益主體能主動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
紙引未來是造紙、印刷、包裝行業的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集紙業行業資訊、在線交易、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為一體的產業鏈B2B平臺。幫助企業拓寬銷售渠道,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幫助企業降低采購成本,抬升企業利潤空間;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高企業競爭力。界非遺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