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百科:提起西藏的特色產品,人們大多數會想到的是藏藥、藏香、手工藝品、民族服飾等。但有另一種工藝品在市場上卻很少見到,它因選料考究、制作工藝復雜,其制造技術正面臨失傳。它就是藏紙,一種可以傳承千年、西藏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品。
藏族的造紙法是隨著文成公主進藏,帶去一些造紙工匠而發展起來的,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中國西藏文化大圖集》對西藏造紙有簡短敘述,指出造紙技術是文成公主從內地帶入西藏的,另有人考證藏紙和造紙法是從西藏經尼泊爾傳入印巴次大陸。
清乾隆年間,曾做過湖南巡撫的查禮時至西藏,留有《藏紙詩》長句,詩中說“蜀紙遜豫章,工拙奚足尚……孰意黃教方,特出新奇樣,臼搗柘皮漿,簾漾金精浪……質堅宛繭練,色白施瀏亮。題句意固適,作畫興當暢。裁之可糊窗,綴之堪為帳。何異高麗楮,洋箋亦復讓。”美言藏紙比蜀紙高出一籌,就連高麗紙也稍遜風騷。
早年的藏紙不僅被普遍用于制作經書、檔案卷宗、書寫文獻和經典古籍,印制紙幣,而且有用作制作經幡,甚至充作布料的現象。昔日那些歷經歲月洗禮的藏紙經文、卷宗質地持久,依舊得以完整保存,藏紙功不可沒。西藏紙的質地都比較厚實,拉力也比較強,因為藏人是用堅硬的木筆或竹筆蘸著墨水寫字。
8世紀以來,為譯經之需要,藏族人民不斷學習、借鑒周邊民族先進的造紙技藝,就地取材,生產出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藏紙。藏紙以瑞香狼毒、沉香、山茱萸科的燈臺樹、杜鵑科的野茶花樹為主要原料,根據原料品質的差異,可以制成各種不同用途和等級的藏紙。
藏紙以瑞香狼毒、沉香、山茱萸科的燈臺樹、杜鵑科的野茶花樹和故紙等為主要原料。
杜鵑科類原料可任意抄造各種厚薄紙張,被視為上等原料;沉香制造的紙質地較厚,宜作寫經用,視為中等;瑞香狼毒在康巴藏語被稱為“阿交日交”,接觸多了皮膚會過敏,在抄造過程中還要進行消毒處理,用這種材料所造的紙張比較粗糙,且具毒性,雖被視為下等原料,但可以使藏紙具有即使貯于潮濕之地,久經歲月也不遭蟲蛀的特點。
到了清朝,西藏地區才出現了用其它材料造紙的技術。宣統二年,川邊大臣趙爾豐派駐藏東南察隅地區的管帶程鳳翔,開始教當地人利用竹子木材造紙。
造紙工藝一般都有去皮、劃搗、蒸煮、漚制、漂洗、搗料、打漿、抄造等環節。造紙時,先把狼毒的根刨出,里邊的黃心不能用,用中間白的一層,撕下來刮成細條,曬干,放水中煮一到兩個小時,撈起來,把料子放到石臼里用木槌打成漿狀,再擱到酥油茶桶里搗作紙漿。
然后把撈紙框(木框繃紗布做成)擺在水面上,倒紙漿進去,然后慢慢晃動框架,讓漿液變得均勻平整,再輕輕提起框架,等水滴完,拿到院子里靠墻斜放,自然晾干。最后把紙從紙框揭下,用石頭研光紙面,就可以使用了。
藏紙堅韌潔白,吃墨好,不易污染,可題詞繪畫,也可糊窗作帳,品質可與高麗的枸皮紙比美。
中原內地傳統上用的是一張簾子反復入水池撈紙的"抄紙法",而西藏則用的是把紙倒進紙框,然后連框一起擱在露天自然干燥的"澆紙法",并且兩種方法的原料也不一樣。用澆紙法造的紙,質地厚實,不適合柔軟的毛筆,卻適合藏族、納西族的硬筆書寫,而且能防蟲蛀。
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西藏造紙技藝形成了多種類共同發展的格局。藏東地區盛產康紙,藏南盛產金東紙、塔布紙、工布紙、波堆紙、門紙(珞巴、門巴地區的紙),衛藏地區盛產尼紙、臧紙、聶紙(聶拉木紙)、猛噶紙、灰紙及阿里紙等。
造紙技術的提高與普及使藏紙行業名匠輩出,創造了許多精工細作的名紙,如產于塔布金東而享譽全藏的金東紙,適于館藏文獻使用的尼木縣毒紙等。許多特殊的紙面加工紙品更令世人刮目相看,如印刷紙幣和郵票的精品藏紙、制作技藝精湛的金汁、銀汁大藏經用紙等即是其中顯明的實例。
藏族造紙業不僅在西藏地區得到全面推廣,還傳入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高超的藏紙技藝,悠久的藏紙歷史,豐富的藏紙生產經驗,遍布全藏的藏紙工藝,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藏紙文化。
由于復雜繁瑣的純手工工序,一個人一天只能做出一張紙,加之狼毒草根部有一定的毒性,長期接觸,對手指關節、眼睛和胃都有不良影響,所以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不愿意從事這門手藝,而這,也為藏紙的未來蒙上了一層久久不散的陰影。
紙引未來是造紙、印刷、包裝行業的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集行業資訊、在線交易、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為一體的產業鏈B2B平臺。幫助企業拓寬銷售渠道,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幫助企業降低采購成本,抬升企業利潤空間;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高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