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訊如果展開中國西部地圖,即便能夠看到四川夾江縣,你的視線也將首先轉移到這個縣南邊的峨眉山市和樂山市。今天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已經并不清楚四川各個城市、縣城借以立城發展的產業、產業,比如內江的蜜餞,自貢、犍為的鹽,宜賓的茶,以及夾江的造紙。
將竹子的纖維提取出來,經過蒸煮、抄紙、刷紙等一系列工藝,最終制成書畫用紙、書寫紙、包裝紙等不同規格的制品,夾江的造紙業到20世紀末期工藝大致不變,仍頑強存在。盡管夾江的紙產品通常被認為稍遜于安徽宣城,但也算得上遠近聞名,產品銷售范圍北至西安,南到昆明,往東則覆蓋了今天歸屬重慶市管轄的許多區域。
如果繪制一幅四川各地的特產地圖,不難發現,清代、民國時期,這個西南省份的不同區域已經能夠較為充分發揮其比較優勢,區域市場初步形成。但這樣的專業分工也是相對的,為了確保競爭優勢,以夾江的造紙業為代表,手工業主們竭力探索降低成本、提高品質和產量的新工藝和新技術,并想盡辦法引進新機器,而這必然又會經常性的帶來產業分工秩序的重新洗牌。
無論是夾江的造紙業,還是四川乃至全國其他省份的許多城市和鄉村自古以來發展起來的手工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農業生產的有限性,而因此提出的適應性策略。在20世紀上半期,國內許多地方的手工業不但沒有因國外貨物的沖擊而面臨崩潰,相反還因為手工業主有效的技術革新而提高了競爭力。當然,這也是因為19世紀晚期以來,公路、鐵路等重大公共基礎設施投建,極大的改善了這些地方的交通條件,使得遠距離貿易成為可能。
德國漢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中國現代史專業副教授、東亞語言文明系主任艾約博長期以來致力于20世紀中國農村社會史研究。《以竹為生:一個四川手工造紙村的20世紀社會史》這本書,就是艾約博本世紀初在四川夾江進行深入的田野調查、口述史訪談,以及在成都查閱相關歷史檔案、民國時期期刊和報紙資料而寫成,反映夾江造紙業興衰的作品。
該書包括幾大相互契合的主題,首先,夾江這樣一個中國內陸、距離省會中心城市有著相當距離的縣城,其縣域內的農村是怎樣形成一個持續運作,有著較強競爭力的手工業體系;怎樣有效組織勞動生產力(避免勞動力大幅度的流出農村、本地而趨向大城市),有效積累生產知識,并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進行工藝創新;造紙業與糧食種植如何平衡(包括土地的分配平衡,還有勞動力的分配);造紙業的擴大,如何尋求并穩定融資支持。其次,造紙業這樣的典型手工業如何應對近代化、工業化壓力。第三,當造紙手工業被卷入國家關系,即進入20世紀20--40年代國民政府掀起的近代化工業浪潮、以及之后由人民政府主導的工業化改造的發展情況。
相對于其他手工業,造紙手工業的技藝相對復雜,有著精細的勞動分工,書中記述指出其工序至少包括20道,并因此在夾江農村出現了精細的勞動分工。從事造紙手工業的農村家庭,幾乎需要投入所有的家庭勞動力,在忙時還需雇工或以鄰里互助的方式承擔額外工作量。20世紀以前,夾江造紙手工業幾乎都以父傳子、女的方式傳承技藝,再加上家庭生產的分散性,這制約了夾江造紙手工業的規模以及技術革新的可能與速率。書中討論了夾江縣不同區域因土壤、竹林密度、河流、耕地分布等不同因素,而使得造紙手工業發育、發展呈現的較大差別狀況。而維系夾江不同村落、鄉鎮造紙手工業生產秩序的,是當地所形成的宗族社會體系,避免了造紙戶之間出現導致雙輸的惡性價格競爭,并推動手工技藝在家庭之間流傳。
書作者通過訪談及檔案查閱發現,夾江的造紙手工業發展出一種相對和諧的勞資關系,這主要是因為技術工種可以直接而隱蔽的決定生產成本的增減;而“大戶”與周邊普通造紙戶也往往呈現良好的經營共存關系,為的是避免陷入糟糕的社會評價。
19世紀20-30年代的公路建成之前,夾江的紙產品銷往外地只能依托力夫肩挑,然后轉運至河流上的碼頭。到了19世紀末期特別是20世紀,隨著長江河道的清治,輪船通航先是從宜昌擴展到了重慶,之后是瀘州、宜賓、樂山;更加平坦寬闊的公路建成之后,夾江的紙產品已經可以快速銷往西安和昆明,以至于很短時間內,在西安、昆明和成都都形成了夾江商幫。與之同時,圍繞造紙手工業也出現了相對發達的信貸業務。
民國以來,國家權力帶給夾江造紙業的影響不僅僅限于提供更高水平的交通基礎設施,而且也在于對于產業形態的重塑。清朝地方政府鼓勵手工業發展,很重要的考慮是這將穩定居民在原址居住,不會出現大幅度的遷徙流傳。而這種態度在民國之后發生了變化,盡管夾江造紙手工業并沒有停止技術革新,但在當時經過歐美國家正規大學經濟學教育的官員看來,農村保留的手工業根本不能算作工業,為此,民國時期的地方政府總是希望建成更大規模、生產集中度更高的造紙工業,進而取代分散的造紙業——書作者指出,20世紀80年代,夾江造紙業一度復興,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改革開放之后,人民政府更加重視居民意愿,容許并鼓勵鄉鎮企業發展、“離土不離鄉”的生產經營方式。
事實上,在保留手工業發展空間的同時,因技術革新的動力、市場競爭的壓力,造紙手工業的經營者本身就會逐漸朝著規模經濟靠攏。書中也指出,20世紀80年代之后,夾江造紙業開始越來越集中于少數地區,企業經營規模有所增大,這不僅有利于當地紙企提高市場競爭力,而且也有助于降低在采用了化學工藝來替代傳統工藝的造紙業所必然造成的環境污染。當然,這也最終使得當地的造紙手工業逐漸萎縮,被大規模的、更加清潔的造紙工業所取代。
“紙引未來”是造紙印刷包裝產業鏈B2B共享服務平臺,集行業資訊、行情分析、在線交易、集中采購、競拍、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為一體的產業鏈服務平臺。實現了需求側和供給側的高效連接,從而推動行業供給側的轉型升級,助力國內產業競爭力的提升;為行業企業提供解決融資難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