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訊2017年以來,世界紙業銷售不暢,導致紙漿價格一路下跌,庫存增加。世界紙漿大企業紛紛限產或停機,減少紙漿生產,以維持紙漿價格,但效果不佳,紙漿價格仍在下滑。
2017年3月份,全球紙漿庫存跌破400萬噸,一改了自去年11月份開始的紙漿庫存月月增加的趨勢,3月份世界紙漿銷售為281.4萬噸,比去年同期的298.1萬噸下降了5.6%。4月份,紙漿庫存下降了3.2萬噸,比3月份全球庫存減少了3.5%后,又下降了0.8%。
目前,紙漿的交易價格低得驚人,而購買者依然等待觀望。4月份木漿總出庫量比3月份下降了7.5萬噸,市場銷售仍然不流暢。歐美木漿廠商準備在今年第四季度再壓縮5%的產量,以維持目前國際市場的紙漿價格。據迄今所宣布的減產計劃,世界各大紙漿制造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削減43.2萬噸產量。
我國是森林匱乏的國家,木漿產量不大,而且沒有形成規模,因此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目前國際木漿生產企業全球一體化經營特征越來越明顯。一些跨國公司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優勢。加拿大制漿企業平均規模為59萬噸/年,美國為33萬噸/年,芬蘭為29萬噸/年,瑞典為25萬噸/年。經濟學家認為,木漿企業生產的合理規模為35萬噸/年左右。而我國現在大的木漿廠規模一般在5萬噸/年左右。因此,我國大量進口木漿將是大勢所趨,將隨著紙業的發展而加速。
我國造業紙將高速發展,而木漿將長期依賴進口。國際紙漿的價格將直接影響我國造紙業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紙漿業孕育了大大小小的“漿商”,排名前十名的是:中紙、中輕、國旅、山印、蘇印、中包、中基、中糧、滬展和浙紙。我國“漿商”每年經銷的進口漿約占進口總量的50%-60%;紙業“生產商”直接組織進口的約占40%-50%。
從短期看,當前世界紙漿價格已降至“低谷”,對中國造紙業是個機會,對于造紙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是大有好處的。目前國際市場漿價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今年只能在“底部橫盤”,我國作為買方,策略應是“低價買進”,逐步“建倉”,直至“滿倉”。對于“漿商”來講,逐步建倉,不斷加碼,不但有利于攤低前期進口成本,而且也為穩定今后國內漿價市場做了貢獻,尤其是為國內中小紙廠做了件大好事,因為這些廠是靠從“漿商”手中買紙漿的。雖然他們不能買到最低價的紙漿,但也可以從中獲益。
對于大型紙業“生產商”來講,目前也應籌集資金,“抄底”買些低價漿,以備明年之用。目前,我國已有了一批大型紙業集團,如晨鳴紙業、華泰股份、太陽紙業、廣州造紙、福建南紙等。他們的高速發展,將在未來的10年中逐漸取代單一的“漿商”,目前的“漿商”將成為大型紙業“生產商”的股份老板。這些中國的大型紙業綜合集團將既是“生產商”,又是“貿易商”。眾多造紙企業今后可能被大型綜合“生產商”兼并、重組,才能繼續存活。
從長遠看,當前世界紙漿價格處于“低谷”也未必是好事。因為潮起潮落是正常的事,紙漿價格不可能永遠在“低谷”徘徊。漿價上漲之后,我國紙業又將如何辦?我們不能靠一次“低谷”的機遇來維系中國紙業的發展。我國紙業要穩健發展,必須靠自己的實力,靠自己有可靠的原料來源,在進口紙漿的基礎上,要大力發展自己的制漿工業。總之,只有立足于國內,適量進口,我國造紙工業才能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