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快遞包裝垃圾,實現綠色物流”“加快推進我國包裝行業立法工作”“財政資金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循環化”……隨著快遞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進行的全國兩會上,快遞如何“變綠”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為進一步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程,國家郵政局副局長王梅帶隊在北京就快遞包裝末端的分類、回收、處理及循環再利用等問題進行專題調研。
3月3日,王梅專程來到北京環境衛生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環衛集團),和北京環衛集團的高管和專家團隊進行深入交流,詳細了解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的全流程運作和回收體系。對快遞包裝在源頭的具體分類和投放方式、主要包裝物可能產生的環境污染與處置方式等民眾最關注的問題,王梅一一進行了詢問和記錄。根據北京環衛集團試點回收的數據統計,快遞包裝物占到可回收再生資源總量的20%左右。從垃圾分類回收企業的角度來看,我國快遞包裝物回收存在運營成本高、缺乏專業運營經驗、成分復雜循環利用難度大等難點。王梅表示,可循環與再利用是快遞包裝綠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包裝回收環節,快遞公司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回收企業的“最前一公里”,雙方可以依托各自的優勢展開一系列合作,探索快遞包裝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閉環建設,最終形成一條共贏的回收利用產業鏈條。
北京環衛集團調研結束后,王梅一行又去了一家依托移動互聯網專門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公司,就快遞包裝在政府機關、社區、高校等特定場景下的回收模式與難點、問題等進行交流。王梅指出,快遞包裝的回收與再利用可以高校為試點,與智能快件箱、再生資源回收柜等新業態相結合,通過自助投放、積分兌換等方式引導學生使用綠色包裝,提高快遞包裝回收效率。
3月9日,圍繞上一次調研中提到的“快遞業+回收業”中各個環節開展定向合作的可行性,王梅先后來到北京環衛集團下屬的馬家樓垃圾轉運站、北神樹衛生填埋廠和分揀中心、北京化工大學綠色生態校園工程回收點再次進行實地調研。在馬家樓垃圾轉運站,王梅查看了包括快遞包裝在內的固體廢物垃圾處理全程。備受爭議的快遞塑料袋、填充物雖然沒有回收價值,但是經過滾筒篩篩選、磁選、風選和破碎處理等工藝后,最終也能夠實現資源化利用。在北神樹衛生填埋廠和分揀中心,北京市各區縣垃圾樓和回收站收集上來的瓦楞紙箱、報紙、銅版紙等廢棄物,在這里統一分揀和打包后,直接運送到上游的造紙企業進行再利用。在北京化工大學,北京環衛集團專門設置了垃圾回收“生態小屋”和“再生資源回收柜”,并通過自服務投遞、大件預約、積分兌換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到包裝分類與回收。王梅現場體驗了微信掃碼投放垃圾并賺取積分的回收方式,與校園“最后一公里”服務平臺永嘉易站、智能快件箱供應商近鄰寶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交流,聽取他們在快遞包裝回收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經過這次專題調研,王梅指出,在促進快遞包裝可循環、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專項工作中,“快遞業+回收業”的合作模式值得認真研討。王梅表示,接下來的工作中,要按照國家郵政局“打通上下游、拓展產業鏈、畫大同心圓、構建生態圈”的思路,樹立“分享經濟”和“共享思維”,積極尋求最大公約數:一是進一步細化調研成果,就“快遞業+回收業”的具體合作內容與方式,廣泛聽取快遞公司及關聯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找準合作切入點;二是將該工作與國家郵政局正在推進中的快遞包裝綠色化試點項目相結合,盡快確定北京地區可行性合作方案,并先行先試,逐步推廣;三是加大宣傳,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和看待快遞包裝的使用與回收,通過“快遞最后一公里峰會”等活動為產業鏈上各主體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實現多渠道、多板塊的業務合作,共同促進快遞包裝的綠色化進程。
國家郵政局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小組有關同志、北京市郵政管理局局長王躍陪同調研,中國教育后勤協會相關負責人參加調研。
——更多包裝新聞,更多共享服務,盡在紙引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