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訊: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增強林業發展內生動力的需要,將有效提高林業綜合效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市場需求引領下的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任務是擴大產品有效供給,主攻方向是提高產品供給質量,核心環節是優化產品供給結構。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統籌有形產品與無形產品供給,做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
做好“加法”,積極擴大林業有效供給
做好“加法”,核心是補齊短板、發揮優勢,從而增加供給總量。一是補齊生態短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評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生態產品是當前最為短缺的公共產品,為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特別將“農村增綠”作為重要任務。增加生態產品供給是林業作用發揮之本,必須始終保持生態優先的戰略定力,著力增加生態產品供給,夯實經濟發展的生態本底。二是增加木材供給。在發達國家,人工林是木材供給的主體,澳大利亞用占森林面積1%的人工林提供了總采伐量的50%,新西蘭用不足全國森林面積17%的人工林,生產出占全國總量95%的木材。要切實加大人工林培育,發展壯大珍稀樹種、速生豐產林、鄉土大徑材等優質林木,加強國家木材戰略儲備。三是做強優勢產業。林產品生態性和地域性強,木本油料、木本藥材、竹原漿紙、竹木家具等林產品深受歡迎,有較好的發展基礎。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把握市場需求,差異化確定發展定位,有利于增加優質林產品供給。四是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推進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依托森林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森林體驗、森林食品、生物提取,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新材料、新模式是產業升級的助推器,要大力發展竹纖維、竹炭、壓力管道等新產業,推進“互聯網+”現代林業行動,做大林業個性化服務產業。
做好“減法”,著力防止林業無效供給
做好“減法”,目的是通過減量化生產來增加有效供給。一是去庫存去產能。林業產能過剩雖然沒有房地產、鋼鐵、玉米等突出,但也存在區域性、階段性過剩。人造板、板式家具等低端產品需求下降,導致一些中纖板、刨花板、竹漿產品積壓,部分企業經營艱難。提高林業供給質量,必須化解過剩產能和庫存產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利用的加工產能與工藝設備,穩妥處置林業“僵尸企業”。二是消除重復建設。一些地方不注重區域特色,市場調研不充分,盲目發展同類林產業,導致林產品同質化競爭,形成產品滯銷或果賤傷農。一些地方綠化頻繁改換樹種,原地“翻燒餅”,或者片面追求一夜成林的“高大上”,浪費了人力財力。要通過科學規劃,優化林業產業和生態建設布局,推進區域錯位發展、特色發展。三是降低生產成本。由于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農資價格持續高位運行,林業機械化應用不足,林業生產成本偏高,導致部分林產品價格偏高,市場競爭力不強,必須加大新技術、新設備、新模式推廣應用,推動因價格導致的無效供給轉化為有效供給。
做好“乘法”,加快實現林業供給倍增
做好“乘法”,關鍵是通過創新驅動來提升有效供給效益。一是提質量。我國9.26億畝人工林,平均每畝蓄積只有3.26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僅為林業發達國家的1/5—1/10,這既是突出問題,也是最大潛力。要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加強林業科技創新成果和標準化應用,提高林業全要素生產率。二是創品牌。與農產品相比,林產品品牌不多,林業原產地保護產品、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綠色食品、森林食品等基地建設有待加強。需要強化品牌意識,推進區域性品牌共創共享,提升品牌林產品市場占有率。三是拓空間。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每個樹種都是潛在的產業體系。四川利用竹資源開發的竹家具、竹地板、竹編、竹筍、竹畫等系列竹產品,使竹產值占全省林業總產值7.6%。我國山區森林面積占全國森林面積的90%,分布著6000多種經濟植物、豐富的野生動物和森林景觀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做好“除法”,有效破除林業供給瓶頸
做好“除法”,重點在于去除制約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等障礙。一是完善經營機制。中央實施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核心在于破除土地利用的制度性障礙,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國家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也有利于經營主體自主發展木本糧油等特色經濟林、花卉苗木、珍貴用材林、森林食品、林下經濟、鄉村旅游等綠色產業,合理優化種植結構。二是推進金融創新。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大幅度增加財政投入難度很大,林業投入必須更多地依靠市場。要抓住中央推動金融資本向農業農村傾斜的機會,認真研究銀行優惠貸款項目,完善林業補貼政策,加快推進金融資本投入林業建設。三是深化簡政放權。當前,林業管理一些規定還比較僵硬,不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必須優化林業發展環境,切實把該放的放開放活。四是完善基礎設施。基礎薄弱是制約林業供給的重要因素,例如通過修建林區公路,至少可節約生產成本30%。要整合利用相關資金,加快改善林區道路、水電、通信等基礎條件,打通林業生產“最后一公里”。
總之,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而是“四則混合運算”。要兼顧生態和產業,平衡保護與發展,統籌數量與質量,協調政府和市場,努力培育林業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更多政策法規,更多共享服務,盡在紙引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