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訊:進口奶源”、“源自國外牧場”、“生態牧場”……這種信息以后在乳粉包裝上可能不準出現了!
最近,國內部分食藥監部門開始針對奶粉包裝問題加強監管。類似“金裝”、“益智”等在嬰兒奶粉商品包裝上普遍存在的營銷語句,同樣被要求盡快規范化、合規化。
中國奶粉行業長時間處于一種“噱頭時代”。走進商場或超市的奶粉專柜,包裝和標簽就看得人眼花繚亂,至于產品本身到底有多大區別,很多消費者并沒有精力或能力搞清楚。當企業把成本和心思過多地花在制造噱頭上,奶粉行業的競爭就變成某種意義上的惡性競爭,其導致的后果就是國產奶粉整體不被消費者信任。監管的發力,對于治理這一亂象來說很有必要。
奶粉包裝上標簽亂飛的背后,反映的也是奶粉市場發展的亂象。據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我國103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共有近2000個配方,平均每家企業有近20個,個別企業甚至手握近200個配方。同一種東西,硬是通過包裝和貼牌變成不同的商品,消費者選擇的空間看似大了,其實選來選去,不過是在商家的噱頭里轉圈。
這顯然是低層次的惡性競爭!營銷成本、包裝成本投入太多,也就意味著在產品上花的心思可能更少。消費者掏錢是要買放心、性價比高的產品,不是買金光閃閃的包裝。
凈化奶粉包裝的標簽標識是“表”,讓奶粉市場良性健康發展,提升消費者滿意度才是“里”。監管要做的不是干涉企業具體的營銷行為,而是明確科學的游戲規則,讓企業把精力花在提高產品質量而不是制造噱頭上。
消費者不是營養專家,有時確實難以好好研究比較奶粉配方等核心信息,這時候就需要企業把專業內容進行通俗化的表達。所以給產品包裝加標簽本身沒有問題,關鍵在于內容是不是準確、誠實。比如“進口奶源”、“源自國外牧場”等,如果確實沒有夸張虛構的話,可以把具體哪國進口、哪國牧場標明,有據可查、有源可溯。
還有些奶粉品牌,在包裝宣傳時,喜歡強調自己的嬰幼兒奶粉“接近母乳”或“母乳化”;有些則在標簽和說明書中明示或者暗示“益智、增加抵抗力或免疫力、保護腸道”等。這些做法有的違反廣告法,有的違背世界衛生組織的基本準則,都屬于企圖在提升產品質量之外找成功的“捷徑”。
自從“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國產奶粉長期萎靡不振。要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絕不是在名稱上玩花樣可以實現的。愿這一次的監管乏力,可以促進奶粉市場洗牌,讓更多的企業專注質量、專注消費者滿意度,而不是繼續貪婪地停留在名稱上的噱頭和花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