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要有“好狀態”,首先要認識新常態的新實質。我們所說的“新常態”是一個積極的概念,它不是沿用西方在2008年經濟金融危機后對歐美經濟艱難而緩慢復蘇過程的那種“一低兩高”的描述,而是我們所凸顯的“三化”,即增長速度變化、產業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化。十分明顯,我們所說的順應“新常態”,既不是再一味地追求高增速,也不是無所作為,任其沉淪,更重要的是把重點更明確、更突出地轉換到改革上來。可以這樣說,“新常態”的本質,不是低速,也不是守穩,而是改革,是“按下深化改革快進鍵”,向改革要發展新動力,向市場要中高速增長的活力。我們要把改革作為“新常態”,改革的過程本身也要常態化。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不是不要速度,“穩增長”仍然是前提;淡化GDP增長具體目標,不是不要GDP,而是發展動力要轉換,從要素驅動轉為創新驅動,從一味拼資源、拼速度,轉為向改革要新動力。一方面,速度降下來,往往是改革的好時機、好空間、好窗口,被高速度掩蓋的結構性矛盾凸顯,各方對于改革的共識更加迫切,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把精力集中到改革上;另一方面,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種矛盾盤根錯節,各類關系錯綜復雜,尤其需要我們的擔當。如果說,我們已經淌過改革的“淺水區”,那么現在面對的就是激流和險灘,如果說“皆大歡喜”的增量改革已經基本過去,那么現在的改革就是更為深刻的利益調整,就會深深觸及包括體制內在內的“既得利益者”的“手中權”和嘴邊的“奶酪”。深化改革的突出特點,強烈呼喚無所畏懼勇于擔當的精神,在改革的問題上,我們決不是“無可作為”更不能“退避三舍”,而要拿出當年“敢闖敢試”的“好狀態”,不怕碰體制,不怕動格局,不怕觸利益,不怕得罪人,當好“新常態”下新一輪改革的弄潮兒和先行者。
有些同志眼中的“新常態”,并不只是經濟的,還伴隨著“政治新常態”,這也沒有錯。有人嘆息,反腐也好、糾風也罷,何時是個“頭”?似乎成了他們“情緒不好”甚至“不在狀態”的原由。說反腐糾風成了“新常態”,也對,腐敗不可能“終結”,反腐永遠在路上;“四風”更是樹倒根在,蟄伏一時、伺機反彈有之,變相轉移、頂風違紀也有之,“反四風至少抓五年”,說明糾風也必然是常態,不要指望過去那時一陣風刮過“濤聲依舊”的歷史再重演,不要抱僥幸,不要有幻想,也不要滿腹牢騷,更不要說什么“人心惶惶”,如果你不腐敗,慌什么?其實,對于反腐的”嚴打“和對于”四風“的”高壓”態勢,既是一種持之以恒的“常態”,更是為了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回歸到“執政黨”的本來面目和“人民公仆”的原來意義。一方面,當官本來就應當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只為遠離唯利是圖的個人主義、游戲人生的享樂主義和玩樂放蕩的奢靡之風,才能適應清廉、清白甚至有點清苦的為官“常態”,做一個“本該如此”的清官和能吏;另一方面,黨有宗旨性質,黨內生活有準則規矩,只有掃除拉幫結派的山頭主義、人生依附的宗派主義和明哲保身的好人主義,那種“逆向淘汰”才能杜絕,好人才能心情舒暢,能人才能脫穎而出,政治生態的風清氣朗成為“常態”,每個健康的細胞才能健全地發育茁壯地成長發展。
現在有些同志“不在狀態”,似乎還有一種顧慮,說是不是不想擔當,而是怕“動輒得咎”,怕沖在前面結果“把自己也弄了進去”。這種擔憂其實是不對的。第一,“激勵創新、寬容失敗、尊重個體、包容個性”,越來越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一些地方還專門為允許“試錯”立了法呢!事實上,純粹因為改革失敗而被問責被處罰的案例,近年來你真的看到過嗎?第二條,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擺正擺好“干事”與“乾凈”的關系。“乾凈”才好“干事”,更是“想干事、干大事、干成事”的前提。“試錯免責”的前提,一是自身清廉,不進腰包;二是盡心盡責,不瀆責任,如果因為自己不“乾凈”而“得咎”,那并不是因為“擔當”----他也無法“擔當”、“擔當”不起。不久前一位省委書記上任,總書記送了三句話,一是“對黨忠誠”,二是“自身乾凈”,三是“勇于擔當”,這三句話應當成為所有黨員干部的座右銘,也應當是我們在“新常態”下有個“好狀態”的辯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