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領域,創業者們最關心的往往是打印機本身的性能升級,往往忽略軟件的優化。比如說,Pronterface(也叫 Printrun)、ReplicatorG (早期 Makerbot 曾經使用的開源軟件)、Repetier-Host 這類 3D 打印機的控制軟件,使用時需要復雜的調機過程和參數校對,著實讓人頭疼。現在,3D打印已經開始走進普通消費者,甚至課堂,操作復雜的軟件端肯定不合適。
另外,隨著 C 端消費市場被開發,B 端市場受重視。PrintToPeer 這樣的項目也很適合辦公場所,就像現在企業有局域網打印機,未來也可能會有局域網的 3D 打印機。
不過,PrintToPeer 也有不少問題。比如,通過樹莓派承擔 3D 模型的分層任務,實際使用過程中,樹莓派的性能會嚴重制約分層效率,畢竟我們沒法對一個 700MHz 的芯片抱有太大希望。之前有朋友曾試驗過用樹莓派跑 Skeinforge,將一個 50mm 邊長的正方體進行分層,預估時間竟然達到 30 分鐘,而這種模型分層,如果是在 PC 上的話,最多只要 3 分鐘。Slic3r 是一個不錯的分層軟件,如果能重新編譯一下在樹莓派上使用的話,或許會提高一點速度。
我倒是覺得理想的工作方式應該是這樣的:用戶上傳圖紙,然后直接在云端自動填補支撐,接著用云端服務器進行分層,最后傳給樹莓派 Gcode 文件,3D 打印機直接開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