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方興未艾,4D打印作為最新的技術,發展現狀及前景如何?賽迪智庫研究顯示,受當前3D打印機、3D打印材料以及技術成熟程度等因素影響,4D打印目前還停留在研發和試驗階段,尚不具備大規模應用的可能。但我國相關研究機構同樣需要積極布局,并行跟進這項有著廣闊應用前景的技術。
4D打印產品驚艷亮相
真空中放置的平板,受外力刺激后會自動“變形”成沙發;地下管道可以隨著外部環境變化而擴大或縮小,以調整容量和流量,甚至還能在受損時自行維修或在報廢時分解……這些似乎只有在動畫片中才能見到的魔幻情景,借助4D打印技術將變為現實。
2013年年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自組裝實驗室主任斯凱拉·蒂比茨公開展示了4D 打印的技術成果——將一根看似普通的材料部件(線條)放入水中,隨著時間的變化,線條在沒有任何外接設備參與的情況下,經過一系列的盤曲折疊,最終形成了一個正四面體。
蒂比茨解釋說,他是通過在材料部件中嵌入預設編碼程序,使之按照預先設定的結構和外觀模式自行組裝完成。
專家表示,與傳統的3D打印技術相比,4D打印技術在其基礎上引入了第四維,即指產品被制造后仍能在特定時間改變形狀和功能,實現自我組建,從而使產品具有“自組織”功能和動態演變能力。具體來說,4D 打印是在3D打印過程中采用“自我變形”材料,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導引下,經過層層堆積生成零部件的加工工藝,被打印物體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在形態上發生變化。
事實上,4D打印基本沿襲了3D打印的工藝原理,只是在所采用的打印材料上進行了創新,即在3D打印的概念中加入了時間元素,從而由過去的三維立體打印擴展為四維打印。
在對4D打印技術持樂觀態度的人士看來,這項技術將是一項“左右世界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革命性技術突破,有可能徹底顛覆傳統的制造業;而保守者則認為,4D打印還只停留在概念領域,目前看不出其工業價值。
應用前景廣闊
“雖然4D打印尚處于試驗階段,但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它將創造出"可被編程的世界",將對傳統制造業產生革命性影響。”“神經系統”設計工作室創意主管杰茜卡·羅森克蘭茨說,未來這項技術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賽迪智庫研究顯示,4D打印可以利用可編程材料制造帶有傳感特點的復合材料,生產根據環境動態演變的產品。例如,把可以改變對電磁波反映特性的納米材料嵌入到打印對象中,當遇到不同的可見光,材料的顏色隨之改變,具有顯著的自我感應能力。
同時,4D打印技術還可制造出功能形式多變的模塊組件,通過組合可編程材料,改變產品的形狀和功能。未來,大型建筑物等也可呈現出生命特質,人們將能夠以可編程材料為基礎,通過編程使這些材料模塊自動堆疊形成各種形狀的建筑物,并具備嵌入式電力裝備、管道等配套設施。
業內認為,4D打印將引發未來制造行業的變革,使數字信息轉化為真實的產品成為可能。4D打印的制造者們只需下載產品設計程序, 就可通過采集和編程制造出所需產品;4D打印所造成的工業排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綠色生產,從而開辟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新途徑,并改變傳統的制造業模式,
雖然應用廣闊,但4D打印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例如,由于4D打印實物可以自由變化,可變形機翼可能被黑客攻擊而導致墜機;4D打印的建筑物可能由于一條錯誤指令而坍塌。再如,由于 4D 打印產品能夠自由轉化為其他形態,對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確定知識產權邊界,怎樣追溯動態產品的風險承擔者等。未來,可能需要更加復雜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
4D打印產業化尚需時日
雖然4D打印吸引各方關注,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受制于4D打印技術本身以及所用耗材,4D打印即使是在其技術源頭美國,目前也還處于概念期和試驗階段,距離實際應用還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想要真正實現產業化尚需時日。
賽迪智庫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表示,無論是3D打印還是4D打印,采用新型打印材料都是其取得革命性突破的關鍵。目前,我國在打印材料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還很大,應加快打印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為3D或者4D打印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條件。
賽迪智庫研究顯示,盡管4D打印技術的研究起源于發達國家,但我國在相關領域與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目前處于歷史最小時期,已經有能力并行跟進這項有著廣闊應用前景的技術。專家建議,我國應著眼于未來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長時期的制造業變革大勢,把4D打印作為國家重大前沿科技進行前瞻部署,鼓勵有研究基礎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跟進4D打印技術最新研究進展,開展材料科學、生物科學、工業設計、信息編碼等理論和基礎研究,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鼓勵有研發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與研究機構合作,實驗性地開展4D 打印的產品應用研發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