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外部環境仍然錯綜復雜,不確定性依然較多;中國經濟的壓力與轉機并存,需要保持定力、審時度勢,采取適當的政策措施實現經濟平穩運行。
一、2015年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及問題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但下行壓力和困難依然不小。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投資增速再下臺階、制造業結構性問題是影響2015年經濟下行的主要因素。而短期風險和深層次風險的疊加將使2015年經濟運行繼續承受較大的下行壓力。
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短期性風險是,美國貨幣政策逐步轉向收緊和盧布危機有可能形成資本階段性較大規模地流出我國的壓力;房地產投資持續低位運行將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最主要的負面因素之一;隨著往年投資建設項目陸續竣工,新開工的項目有限,導致投資增長動能減弱;PPI已經連續33個月負增長,工業領域通縮壓力持續,抑制了制造業發展;經濟下行中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下降,金融支持力度有可能減弱,導致資金環境有可能延續緊張態勢,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短期內難以根本解決。
經濟增長面臨的深層次問題主要包括:制造業產能過剩壓力持續,企業擴大投資和生產的意愿偏弱;當前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時期,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逐漸增大,而工業領域的貢獻在減弱,導致經濟潛在增長動力下降;改革開放紅利和人口紅利大幅減弱,預計在2015~2016年間,我國15~64歲的勞動人口增長率將由正轉負,從而就業人數也可能開始轉向負增長。
二、六方面因素和兩大政策能助經濟觸底企穩
中國經濟雖然面臨諸多風險,但未來經濟運行的六方面因素可能為經濟運行帶來轉機。
一是穩增長政策仍將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鐵路、機場、水利工程等建設項目的陸續出臺,基建投資將繼續回升,從而有助于投資增速的企穩。二是2015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有望觸底,下半年有可能企穩,從而提振投資與消費。三是國際環境改善,出口保持穩定增長。美國經濟復蘇前景明朗,中國與東盟、俄羅斯經貿往來加深,亞太經濟體加強互聯互通,從而推動中國出口增長。四是油價低位徘徊,生產及消費成本下降。國際原油價格處于下行通道,一方面對中國企業帶來福利,生產成本降低支持產出增長;另一方面有助于促進燃油及汽車相關領域消費。五是改革和政策有助于推動股市回暖,促進消費增長。六是不對稱降息有助于推動2015年銀行貸款利率以及貨幣市場資金價格、非銀行融資價格普遍走低,從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升企業開展投資和生產經營活動的積極性。
在以上六方面因素加上力度加大的積極財政政策和穩中偏松的貨幣政策的支持,有可能使2015年的經濟運行觸底企穩并成為未來中高速平穩增長的起點。預計2015年GDP增速可能為7.2%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M2增長12.5%左右。CPI有可能在1.8%左右;大宗商品及上游原材料價格走低,PPI仍將維持負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能在15%左右,消費增長11.8%左右,出口為7%左右的中速增長。
三、政策建議
1。加大力度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快支出進度,落實結構性減稅舉措。
為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要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適當擴大財政赤字,加大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快財政支出進度。結合新預算法的實施,督促預算使用進度,改變年末突擊式花錢的財政支持模式,改善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支持能力和平衡作用。落實結構性減稅、推進稅制改革等多措并舉,繼續加大對居民消費、戰略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以及“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加強基礎性產業規劃,加大公共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以基建投資對沖制造業去產能、房地產投資低增速的負面影響。
2。貨幣政策堅持定向寬松,提升前瞻性和靈活性,基準利率保持基本穩定。
貨幣政策在保持穩中偏松的總體格局下,重點是充分利用創新型工具加強對流動性的主動調節,進一步加大定向支持力度,確保貸款和社會融資保持適應經濟運行需要的合理增長,繼續促進融資成本下降。在繼續使用價格型工具的同時,特定時候配合使用數量型工具,可以考慮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補足基礎貨幣缺口,配合存貸比監管方式可能發生的調整;在美國可能加息和資本出現加快流出新興經濟體的國際環境下,基準利率應當保持基本穩定,積極采取其他手段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3。積極促改革和調結構,謹慎推進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
對前期已出臺的各類政策加快實施步伐,促其盡快發揮效力。在推動簡政放權、加大薄弱環節支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穩步擴大對外開放等方面堅持不懈,加以推進。視內外部經濟條件,穩妥有序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等各項金融改革,促進改革紅利盡快釋放,以改革創新來重塑經濟增長動力基礎。在資本流出存在階段性較大壓力的情況下,資本和金融賬戶的開放步伐應當謹慎。
4。平穩過渡,審慎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債務風險。
現階段,地方政府融資帶動的投資需求對穩增長仍有重要作用,建議在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積極穩妥擴大地方政府發債規模的同時,對存量債務的處理采取漸進有序的策略。在發債規模沒有迅速擴大的情況下,允許地方政府繼續以其他方式合理適度舉債。鑒于較之其他融資方式,信貸融資相對較為規范、透明,可以考慮在過渡期間適度允許地方政府通過銀行貸款進行融資。逐步、有序剝離地方融資平臺的政府性債務融資功能,對債務管理良好、運作較為規范的融資平臺適度予以信貸支持,保持其融資合理適度增長。
5。適應形勢發展,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
截至2014年9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達到1.16%,2015年的發展形勢仍不容樂觀。建議從兩方面入手解決存量不良貸款的處置問題。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通過兼并破產、債務重組、股權收購、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在損失可控的前提下盤活存量信貸資產,加快資金周轉。適當降低撥貸比監管要求,同時通過合理的稅收政策,鼓勵商業銀行運用撥備資源加大核銷力度,盤活信貸資源。
6。進一步優化監管機制,提升商業銀行貸款投放能力。
受利率市場化推進、金融脫媒發展和互聯網金融沖擊等因素的影響,銀行存款增速放慢是大趨勢。建議對相關監管和指標體系進行優化和調整,充分釋放商業銀行信貸投放能力,以降低融資成本,支持經濟增長。一是在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同時,對存貸比安全線的設置以及納入存款計算的范圍做適當的調整,釋放銀行信貸投放能力。二是通過調整實施新資本協議過渡期安排、拓寬資本補充渠道等方式緩解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壓力,優化資本結構。三是通過加強窗口指導、優化差別準備金率動態調整機制等手段做好對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保持信貸合理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