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萌娃當道 80后父母推崇精養式教育 維達2015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出爐 5月31號下午,維達超韌中國行廣州站活動在廣州萬達廣場成功舉行,由維達和寶寶樹育兒網聯合調研的《2015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現場發布。報告稱,超過56.1%的年輕父母認為孩子的成長足夠韌性獨立,94.2%的父母更注重孩子的人格培養。 《2015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是由維達集團攜手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全國大型母嬰育兒社區寶寶樹,面向全國22個主要城市,以80后父母為主要調研對象,基于用戶調研、大數據挖掘等方式,花費1個多月的精心調研才得出的成果。該報告真實解讀了國民親子關系的“韌性”轉變。
年輕父母有意識培養孩子“韌性” 該報告顯示,不同于社會對當下00后、10后孩子過于嬌氣任性的擔心與批評,94.2%的父母注重孩子的人格培養,一半以上的孩子也都被認為夠韌性獨立。社科院權威專家陸崢博士就當下的國民家庭親子關系進行點評,他表示:從《爸爸去哪兒》的火爆,到《虎媽貓爸》的熱播,可以看到當今社會人們對家庭教育和親子關系等話題的關注。不同與父輩們“放羊式”的家庭教育,當下80、90后年輕父母對待孩子是一種“精養式”的態度。 “從這次的國民親子關系調查可以看出,年輕父母有著更為開放、積極的心態,愿意接受先進教育理念,更愿意花時間陪伴孩子,懂得與孩子溝通的重要性,并且意識到孩子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自信、堅強、韌性等優秀的心理品質。”這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陸崢對2015國民親子關系報告的分析。 何為韌性教育? “這里說的韌性,不是孩子不聽話、無理取鬧的‘任性’,而是我們心理學上所說的‘心理彈性’(resilience),它是人們靈活適應外界環境,積極應對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和個性品質,是影響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心理學研究發現,和諧的親子關系、穩定與支持性的家庭環境,積極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這些因素都有助于孩子獲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夠接受生活中的挫折,對自己有更積極的評價,成為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優勢的‘韌性十足’的孩子。”廣東社科院陸崢博士解析。 從整份報告來看,當下大多數年輕家庭并沒有因為生活壓力而放松對孩子教育的要求,相比上一輩人“粗放式”的親子教育,他們花更多心思在孩子身上。55.7%的父母表示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在3小時以上;報告發現,父母陪伴孩子時間越長,對親子關系越滿意,陪伴孩子時間3個小時以上的父母對親子關系的滿意度高達78.5%。 孩子的“韌性”如何養成? 陸崢博士認為,孩子良好的心理韌性不是天生的,后天的教養很重要。“由于兒童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過程中,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很容易無理任性。如果父母一味地過分寵溺,全家人的管教態度不一致,縱容孩子的無理要求,他們很容易就會成長為任性的‘小公主’、‘小皇帝’。” 那么,缺乏經驗的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韌性?“首先,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獨立面對挫折情景,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自己的困難,并對他們取得的每一個小小的成功給予積極的評價。其次,孩子畢竟還小,缺乏生活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要適時地進行有效監督和示范。在孩子遇到暫時的障礙時,先讓他們自己嘗試一下,哪怕錯了也沒關系,讓他們體會一下失敗的滋味,過后父母再給出適當的建議。”這是陸崢博士給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