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
財新網發表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文章表示,通讀下來,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值得重點關注:
一是雖然GDP目標下調,但是權衡海外經濟低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及改革進入攻堅階段,7%的增速具有很大的挑戰,是知難而進的體現。
總理工作報告之始便對全球經濟復雜嚴峻的環境著墨頗多。確實如此,今年海外經濟走勢的分化、歐債危機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元走強都將對中國經濟外部環境造成負面沖擊,同時國內改革的推進,特別是財稅改革對增長可能會短期的影響,今年確保7%的增速仍然不低。同時,12%的社會零售總額、15.3%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的進出口增速也仍然高于去年完成情況,說明今年面臨的穩增長任務仍然艱巨。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了過度淡化GDP目標的危害性。不以GDP掛帥,并非意味著增長并不重要,確保平穩的增長環境恰恰是改革推進、實現公平的保障。同時,也為各級政府制定決策,如稅收目標制定,宏觀政策方向調整等提供基礎,是中國全面邁向小康社會必不可少的。
與之相對,CPI目標定在3%,預留空間過大。實際上,今年CPI可能比去年進一步降低,全年位于1.5%左右是大概率事件。當前全球性的風險是通縮,中國經濟雖然現在難言通縮,但對此風險也不能掉以輕心。
二是宏觀政策方面,穩貨幣大有可為、寬財政動力不足。從M2指標來看,12%的增速,相比于7%的GDP增速仍然不低,這意味著貨幣政策今年仍然相對寬松的,結合筆者早前預期,全年三次降息、五次降準可能性較大。
而財政方面,財政赤字占GDP增速為2.3%,中央財政赤字1.12萬億元,增加17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5000億元,增加1000億元。考慮到今年財稅改革持續推進,地方項目資金來源面臨較大壓力,考慮到PPP推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今年既要確保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又要有一部分新開工項目上馬,5000億的地方赤字是否能夠填補缺口,比較擔心。大幅利用存量資金,用活用好3.6萬億的財政存款,可能是今年的一個解決辦法。
三是重視民生與人民福祉。可以看到,步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后,決策層在強調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問題的改善,注重民生。例如,報告提到,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這樣強硬表態是以往歷屆報告中所沒有的。此外,強調以人為本,將財政用于民生的比例達到70%以上,同樣力度空前。再有,報告中大篇幅聚焦萬眾創業大眾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不僅惠及民生,也被予以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任。
四是改革勾勒有粗有細,更多細節尚待兩會后細則出臺。可以看到,本次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以下改革,包括加大簡政放權、價格改革、金融改革、財稅改革、國企改革等等。
在眾多改革里面,今年較低的通脹水平使得價格改革或將面臨較好機遇;金融改革方面,利率市場化有望完成,人民幣匯率更加浮動以對抗國際貨幣體系困局;財稅改革是重中之重,但過渡期的安排至關重要,積極財政能否體現以對沖短期財政改革風險是關鍵。國企改革方面的表述略遜于預期,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與混合所有制具體如何落實,并未給出完滿答案,尚待兩會后更多細則。
文章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全年海內外經濟形勢與改革的復雜性已有很強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下調了大部分經濟指標。但即便如此,要完成上述目標仍然十分艱巨。同時,宏觀政策方面,貨幣政策保持了一定的空間,但財政政策需要更加有力度,以確保今年穩增長任務的完成。
而中長期來看,政府如今對保障民生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確,藍圖勾勒也十分清晰,但與之相對,國企改革、財稅改革則更為復雜,需要更多設計,行動與細節亦是關鍵,需要兩會后更多藍圖公布才有助于判斷。